憝字的意思和解釋

duì

⼼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619D CJK 基本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2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4125152131344544

duì

deoi6

0833.4

U+619D

E6869D

YKP

YKBN06 YBTN98 YBTN86

憝字概述

〔憝〕字拚音是(du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憝〕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敦心)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憝〕字倉頡碼是YKP,五筆是YKBN06 YBTN98 YBTN86 ,四角碼是0833.4

〔憝〕字統一碼UNICODE是U+619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989,UTF8:E6869D

憝的意思

duì ㄉㄨㄟˋ

基本解釋

怨恨,憎惡。

壞,惡。元凶大~。

詳細解釋

動詞

怨恨;憎惡 暋不畏死,罔弗憝。——《書·康誥》。孔傳:“人無不惡之者。”

rancour; hate;

形容詞

凶惡 。

憝魁(猶首惡)

fierce;

名詞

惡人 慍韓 馬之大憝,阻關穀以稱亂。—— 潘嶽《西征賦》

evil person;

憝的國語辭典解釋

duì ㄉㄨㄟˋ

詳細解釋

怨恨、憎惡。

《書經 · 康誥》:“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凶惡、奸惡。

《文選 · 潘嶽 · 西征賦》:“慍韓馬之大憝,阻關穀以稱亂。”《新唐書 · 卷一五四 · 李晟傳》:“晟蕩夷凶憝,而市不易廛 。”

憝的兩岸詞典解釋

duì ㄉㄨㄟˋ

詳細解釋

1.《書》怨恨;憎惡。

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書經‧康誥》)。

2.《書》奸惡;凶惡。

晟蕩夷凶憝,而市不易廛(《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列傳》)。

憝字的翻譯

to dislike, to abhor, to hate

hassen, nicht mögen

détester, abhorrer, abominer

タイ デ うら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