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21F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8 畫

左右結構

會意字

122511121534

gik1

4345.0

U+621F

E6889F

JJI

FJFA06 FJAY98 FJAY86

戟字概述

〔戟〕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戟〕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𠦝戈)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戟〕字倉頡碼是JJI,五筆是FJFA06 FJAY98 FJAY86 ,四角碼是4345.0

〔戟〕字統一碼UNICODE是U+621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119,UTF8:E6889F

〔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戟的意思

jǐ ㄐㄧˇ

基本解釋

古代一種合戈、矛為一體的長柄兵器。鉤~。~指。鐵~。青銅~。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戈,從榦( gàn )省。本義:古代兵器。青銅製,將矛、戈合成一體,既能直刺,又能橫擊。

2.同本義 。一種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戟是一種分枝狀兵器。

,有枝兵也。…今字誤作 《說文》廣寸有半。 《考工記 · 冶氏》。注:“今三鋒戟也。”修我矛 《詩 · 秦風 · 無衣》之衛士。 《史記 · 項羽本紀》縱橫。 《廣東軍務記》

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橫出的刃);戟吏(儀仗中持戟的人)

halberd;

3.儀仗名 。

戟節(戟級。戟仗和符節);戟槊(門戟和長矛);戟幢(門戟和飾以羽毛的旗幟)

guard of honour's name;

動詞

1.伸出食指和中指來指人。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此而詈人,人莫不怒。 宋 · 蘇軾《後怪石供》

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狀似戟,表示憤怒或勇武的情狀)

point at another and scold him;

2.刺激。

其根辛苦,人咽喉。 《本草綱目 · 大戟》

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stimulate;

戟的國語辭典解釋

jǐ ㄐㄧˇ

詳細解釋

武器名。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南北朝後漸被槍取代,轉而為儀仗、衛門的器物。

《史記 · 卷六五 · 孫子吳起傳》:“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

戟的兩岸詞典解釋

jǐ ㄐㄧˇ

詳細解釋

古代兵器名。長柄,柄前有直刃,旁有月牙形橫刃,是戈和矛的混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

戟字的翻譯

halberd with crescent blade

Hellebarde, chin. Dreizack (S, Mil)

hallebarde

ゲキ ケキ キャク ほ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