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字的意思和解釋
扭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626D CJK 基本漢字
扭字概述
〔扭〕字拚音是(niǔ,chǒu,zhǒu,zhò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扭〕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醜)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扭〕字倉頡碼是QNG,五筆是RNHF06 RNHG98 RNHF86 ,四角碼是5701.5。
〔扭〕字統一碼UNICODE是U+626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197,UTF8:E689AD。
〔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扭的意思
扭 niǔ ㄋㄧㄡˇ
基本解釋
①轉動,扳轉。~過臉來。~頭。
②擰斷。強~的瓜不甜。
③擰傷。~了腰。
④身體搖擺轉動。~動。~捏。~秧歌。
⑤揪住。~打。
⑥違拗。胳臂~不過大腿。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醜聲。本義:用手擰。
2.同本義 。
把衣扭幹;在他臉上扭了一下;扭絞(用兩股以上的條狀物向相反的方向轉動)
wring;
3.揪住。
大眾見他二人扭在一起。 《官場現形記》
扭毆(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擠)
grapple with;
4.扭動;搖擺。
隻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 《西遊記》
扭扭屹屹(軀體扭動的樣子);扭扭捏捏(身體擺動的樣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swing;
5.歪曲;生硬編造 。
扭曲作直(謂顛倒是非);扭撚(謂生硬編造)
distort;
6.擰傷筋骨。
可扭了腰沒有。 《紅樓夢》
扭筋(因用力過猛,導致筋肉受挫傷)
sprain;
7.爭執;違拗。
那裏扭得過他。 《水滸全傳》
扭別(別扭,不順遂);別扭(不順心;難對付;意見不相投);胳膊扭不過大腿
dispute;
8.掉轉,轉動。
楊誌聽得弓弦響,扭回身。 《水滸全傳》
扭頭向後看;一扭身跑了
turn round; turn away;
名詞
◎手銬 抱鉗扭,徙幽裔。——《後漢書·蔡邕傳論》
handcuffs;
扭的國語辭典解釋
扭 niǔ ㄋㄧㄡˇ
詳細解釋
動
1.手握緊東西而旋轉。
元 · 無名氏《朱砂擔 · 第二折》:“我這領布衫著雨淋濕了也,你與我扭一扭。”
扭幹衣服、扭開門把。
2.回轉、掉轉。
《水滸傳 · 第一三回》:“周謹在馬上聽得腦後弓弦響,扭轉身來,便把傍牌來迎,卻早接個空。”
扭頭就走、扭過臉來。
3.抓、揪住。
《官場現形記 · 第三一回》:“大眾見他二人扭在一處,隻得一齊住手,過來相勸。”
扭打在一起、警察扭住小偷不放。
4.身體左右搖擺。
《西遊記 · 第二二回》:“這條河若論老孫去時,隻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
她走路時喜歡扭腰擺臀的賣弄風騷。
5.用力過猛使筋骨或肌肉折轉而受傷。
小心別扭了腰。、扭傷腳踝。
6.違逆、不順從。
《紅樓夢 · 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隻得吩咐人夫,一路奔榮國府而來。”
扭的兩岸詞典解釋
扭 niǔ ㄋㄧㄡˇ
詳細解釋
1.用手旋轉事物。
扭開瓶蓋、扭開水龍頭、把衣服扭幹。
2.用力過猛而使筋骨擰傷。
扭傷腳踝、他不小心扭到腰。
3.纏繞;糾結。
他們一言不合,扭打成一團。
4.揪住;抓住。
扭送警局。
5.搖擺。
他的身體隨音樂節奏扭來扭去。
6.回轉;掉轉方向。
扭轉、扭過身來、他一氣之下扭頭離開。
7.不正。
歪七扭八、字跡歪扭。
扭字的翻譯
turn, twist, wrench; seize, grasp
drehen, rotieren (V), festnehmen, (einander) packen (V), ringen (V), sich wenden, sich drehen (V), tänzeln, tänzelnd gehen (V), verdrehen, verrenken (V)
tourner, tordre, se fouler, twist
ジュウ チュ チュウ ニュ おさえる しば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