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字的意思和解釋
扼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627C CJK 基本漢字
扼字概述
〔扼〕字拚音是(è),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扼〕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厄)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扼〕字倉頡碼是QMSU,五筆是RDBN,四角碼是5101.2。
〔扼〕字統一碼UNICODE是U+627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212,UTF8:E689BC。
〔扼〕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扼的意思
扼 è ㄟˋ
基本解釋
①用力掐著,抓住。~殺。~腕(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表示振奮、失意、惋惜等情緒)。力能~虎。
②抓要點,簡要。~要。
③把守,控製。~製。~喉拊背(喻控製要害,製敵於死命)。
④古同“轭”,牛馬等拉東西時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厄聲。本義:抓住;掐住。
2.同本義。
搤,捉也。 《說文》力扼虎,射命中。 《漢書 · 李陵傳》搤其喉而不得進。 《後漢書 · 荀彧傳》不搤其亢。 《漢書 · 婁敬傳》搤熊羆。 《漢書 · 揚雄傳》搤,持也。 《廣雅 · 釋詁三》
扼虎(用雙手掐住猛虎);扼吭拊背(本指控製咽喉。引申為扼製要衝之意);扼襟(握持衣服的襟領。引申為控製要害,掌握要領);扼臂(手臂)
clutch; grip;
3.扼守;據守 。
扼險(控製要害);扼據(控製);
control; guard;
4.阻礙,堵住。
因而搤之可也。 《莊子》。又如:扼昧(暗中加害);扼塞(阻塞);扼隘(堵住要隘);扼吭(氣逆於喉)
stop up;
扼的國語辭典解釋
扼 è ㄟˋ
詳細解釋
動
1.捉、持、握。
《戰國策 · 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漢書 · 卷五四 · 李廣傳》:“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2.據守、控製。
《新唐書 · 卷一七一 · 李光進傳》:“密遣田布伏精騎溝下,扼其歸。”
扼險。
3.堵住、阻塞。
《管子 · 度地》:“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晉書 · 卷一 · 宣帝紀》:“凡攻敵,必扼其喉而舂其心。”
名
◎車轅前端套在牛、馬等頸上的橫木。
《莊子 · 馬蹄》:“夫加之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
扼字的翻譯
grasp, clutch; choke, strangle
ヤク アク おさえ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