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字的意思和解釋

bǎi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636D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32511312

bǎi,bā,bǐ

baai2

5604.0

U+636D

E68DAD

QHHJ

RRTF

捭字概述

〔捭〕字拚音是(bǎi,bā,b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捭〕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卑)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捭〕字倉頡碼是QHHJ,五筆是RRTF,四角碼是5604.0

〔捭〕字統一碼UNICODE是U+636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453,UTF8:E68DAD

〔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捭的意思

bǎi ㄅㄞˇ

基本解釋

兩手左右旁擊。

分開。~闔(指用手段分化或拉攏)。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卑聲。本義:兩手橫擊。

2.兩手橫向對外旁擊。

,兩手擊也。 《說文》莫不衄銳挫芒,拉摧藏。 左思《吳都賦》

strike with hands;

3.通“”。掰開,分開。

,開也。 《廣雅》闔。之者。料其情也。 《鬼穀子》。注:“捭,撥動也。”其燔黍豚。 《禮記 · 禮運》

break off with the fingers and thumb;

捭的國語辭典解釋

bǎi ㄅㄞˇ

詳細解釋

1.兩手橫開向外旁擊。

《說文解字 · 手部》:“捭,兩手擊也。”

2.開。參見“捭闔”條。

bò ㄅㄛˋ

詳細解釋

分開。

《禮記 · 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唐 · 孔穎達 · 正義:“或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孰之,故雲:‘捭豚’。”

捭的兩岸詞典解釋

bǎi ㄅㄞˇ

詳細解釋

《書》兩手橫向對外擊。

拉虎捭熊,予猶稚童(北周‧庾信《竹杖賦》)。

bò ㄅㄛˋ

詳細解釋

《書》分開;撕裂。通“”。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禮記‧禮運》)。

捭字的翻譯

to open; to spread out

ouvrir, diviser, mauvaise herbe

ハイ ヘ ヘイ ハク ヒャ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