掭字的意思和解釋

tiàn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63AD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11342444

tiàn

tim5

5203.3

U+63AD

E68EAD

QHKP

RGDN

掭字概述

〔掭〕字拚音是(ti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掭〕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忝)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掭〕字倉頡碼是QHKP,五筆是RGDN,四角碼是5203.3

〔掭〕字統一碼UNICODE是U+63A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517,UTF8:E68EAD

〔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掭的意思

tiàn ㄊㄧㄢˋ

基本解釋

用毛筆蘸墨汁在硯台上弄均勻。~毛。

挑( tiǎo )燈火的杖。燈~。

撥動。~燈草。

詳細解釋

動詞

1.輕輕撥動。

以尖草。 《聊齋誌異 · 促織》

掭燈。

lightly prod;

2.用毛筆在硯台內蘸墨。

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濃墨。 《西遊記》

掭墨;掭筆。

dip;

掭的國語辭典解釋

tiàn ㄊㄧㄢˋ

詳細解釋

1.撥動、剔出。

《初刻拍案驚奇 · 卷二三》:“立起身來,幸得殘燈未息,重掭亮了。”

掭燈火。

2.用毛筆蘸墨。

《西遊記 · 第三回》:“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

掭筆。

掭的兩岸詞典解釋

tiàn ㄊㄧㄢˋ

詳細解釋

1.毛筆蘸墨後在硯台或墨盒上順筆。

掭筆。

2.撥動。

掭燈火。

掭字的翻譯

to manipulate; a pricker for a lamp-wick

Pinsel in die Tusche tauchen (V)

テ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