掾字的意思和解釋
掾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3BE CJK 基本漢字
掾字概述
〔掾〕字拚音是(yuàn,chuá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掾〕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彖)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掾〕字倉頡碼是QVNO,五筆是RXGE06 RXEY98 RXEY86 ,四角碼是5703.2。
〔掾〕字統一碼UNICODE是U+63B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534,UTF8:E68EBE。
〔掾〕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掾的意思
掾 yuàn ㄩㄢˋ
基本解釋
◎原為佐助的意思,後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史。~吏。~屬。~佐。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手,彖( tuàn )聲。本義: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稱) 同本義。
為沛主吏掾。 《漢書 · 蕭何傳》。注:“正曰掾,副曰屬。”方進為相,與禦史大夫 孔光共遣掾行視。 《漢書 · 翟方進傳》
掾史(掾曹。官名。分曹治事。多由長官自行辟舉);掾佐(佐助的官吏);掾屬(佐治的官吏);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稱)
minor official;
動詞
◎佐助 掾,緣也。——《說文》。朱駿聲曰:“掾,本訓當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assist;
掾的國語辭典解釋
掾 yuàn ㄩㄢˋ
詳細解釋
動
◎輔助。
清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 手部》:“掾,緣也。按本訓當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名
◎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
《漢書 · 卷三九 · 蕭何傳》:“(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新唐書 · 卷四九 · 百官誌四下》:“掾一人,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
掾的兩岸詞典解釋
掾字的翻譯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officials
officier principal
エン テン デン じょう よ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