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字的意思和解釋

kuí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3C6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543341134

kuí

kwai4

5203.4

U+63C6

E68F86

QNOK

RWGD

揆字概述

〔揆〕字拚音是(ku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揆〕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癸)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揆〕字倉頡碼是QNOK,五筆是RWGD,四角碼是5203.4

〔揆〕字統一碼UNICODE是U+63C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542,UTF8:E68F86

〔揆〕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揆的意思

kuí ㄎㄨㄟˊ

基本解釋

揣測( ― 度duó、― 測)~度。~策。~古察今。

道理,準則。千載一~。

事務。百~。

管理,掌管。~百事。

舊稱總攬政務的人,如宰相等。閣~。~席(宰相之位)。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癸聲。本義:測量方位。

2.同本義。

,度也。 《說文》之以日,作於楚室。 《詩 · 鄘風 · 定之方中》初率其辭而其方。 《易 · 係辭》南北之七同也。 《國語 · 周語》

measure; direction-find;

3.揆度,大致估量現實狀況。

皇覽予初度兮,肇錫予以嘉名。 《楚辭 · 離騷》凡聖人見禍福也,亦端推類。 《論衡 · 實知》其所以,雖未必盡由於此,亦不可不以為戒。 《鏡花緣》

揆格(對客觀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審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撫(審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conjecture; estimate;

4.管理;掌管。

[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左傳》

揆持(掌管;管理)

administer;

5.滅;破。

靖郭君大怒,曰:“剗而類,吾家。” 《呂氏春秋》

put out;

名詞

1.準則;原則。

先聖後聖,其一也。 《孟子 · 離婁下》

千載一揆

criterion;

2.事務;政事。

納於百,百時敘。 《書 · 舜典》

affairs;

3.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後遂以指宰相或相當於宰相之職 。

揆路(宰相之位,內閣);揆衡(宰相)

prime minister;

揆的國語辭典解釋

kuí ㄎㄨㄟˊ

詳細解釋

1.揣測、審度。

《說文解字 · 手部》:“揆,度也。”宋 · 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餘竊不自揆,少習為銘章,因得論次當世賢大夫功行。”清 · 多爾袞《致史可法書》:“揆諸情理,豈可謂平!”

揆其用心、揆情度理。

2.掌管。

《左傳 · 文公十八年》:“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遼史 · 卷三一 · 營衛誌 · 序》:“其人土著而居綏服之中,外奮武衛,內揆文教,守在四邊。”

1.道理。

《孟子 · 離婁下》:“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唐 · 李白《比幹碑》:“殊塗而一揆,異行而齊致。”

2.政事、事務。

《書經 · 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後漢書 · 卷五九 · 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鹹熙。”

3.統理國政的官員、職位。如古代稱宰相為“首揆”,近代則稱內閣總理或相當內閣總理的官職為“閣揆”。

《晉書 · 卷一九 · 禮誌上》:“桓溫居揆,政由己出。”

kuǐ ㄎㄨㄟˇ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揆的兩岸詞典解釋

kuí ㄎㄨㄟˊ

詳細解釋

1.《書》推測;揣度。

揆度、揆情度理。

2.負責統理國政的官員。古代的宰相稱為“首揆”。今內閣總理稱為“閣揆”。

揆字的翻譯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schätzen, bewerten

conjecturer, calculer

キ ギ はかりごと は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