撝字的意思和解釋
撝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649D CJK 基本漢字
撝字概述
〔撝〕字拚音是(huī,wé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撝〕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扌爲)組成。
〔撝〕字倉頡碼是QIKF,五筆是RETO,四角碼是4202.7。
〔撝〕字統一碼UNICODE是U+649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757,UTF8:E6929D。
撝的意思
撝 huī ㄏㄨㄟ
基本解釋
①分裂;剖開。
②揮;揮散。
③指揮。
④揮動。
⑤揮手嗬斥或揮手示退。
⑥謙抑。
詳細解釋
動詞
1.裂開。
撝, 裂也。 《說文》撝謙。 《易 · 謙》。馬注:“猶離也。”撝國君者華之。 《禮記 · 曲禮》。注:“中裂之也。”撝完羝,偽介鮮。 《後漢書 · 馬融傳》
split;
2.指揮。後作“挥”。
莊王親自手旌,左右撝軍,退舍七裏。 《公羊傳 · 宣公十二年》拱揖指撝,而天下響應,此用兵之上也。 《淮南子 · 兵略》
揮軍(指揮軍隊)
command;
3.揮動。
誰與冰輪撝玉斧,恰好今宵圓足。 宋 · 程公許《念奴嬌 · 中秋玩月》
撝戈反日(執戈揮動,使太陽為之反行。後用以讚揚堅強勇敢的戰士能排除萬難,扭轉乾坤,轉敗為勝);撝叱(揮斥);撝嗬(揮斥)
waggle;
形容詞
◎謙讓。誠摯和謙遜的 。
撝挹(謙遜。也作撝抑);撝損(謙遜);撝卑(謙恭)
sincere and humble;
撝的國語辭典解釋
撝 huī ㄏㄨㄟ
詳細解釋
動
1.指揮。
《公羊傳 · 宣公十二年》:“莊王親自手旌,左右㧑軍,退舍七裏。”《後漢書 · 卷一八 · 吳漢傳》:“曾以漢無備,出迎於路,漢即㧑兵騎,收曾斬之,而奪其軍。”
2.擺動、揮動。
宋 · 程公許《念奴嬌 · 曉涼散策》詞:“誰與冰輪㧑玉斧,恰好今宵圓足。”
㧑手。
形
◎謙讓。
南朝梁 · 江淹《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躬謹蘭閨,身㧑椒第。”唐 · 呂溫《淩煙閣勳臣頌 · 房梁公元齡》:“閑居台輔,㧑默自處。”
撝的兩岸詞典解釋
撝 huī ㄏㄨㄟ
詳細解釋
1.《書》指揮。
莊王親自手旌,左右㧑軍,退舍七裏(《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2.《書》揮動;擺動。
誰與冰輪㧑玉斧,恰好今宵圓足(宋 · 程公許《念奴嬌‧曉涼散策》詞)。
3.《書》謙讓。
閑居台輔,㧑默自處(唐 · 呂溫《淩煙閣勳臣頌‧房梁公元齡》)。
撝字的翻譯
wave, brandish; modest, humble
イ キ あげる さく さしまねく さす へりくだ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