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字的意思和解釋

pān

⼿部 共19畫 上下結構 U+6500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9 畫

15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234343412341343112

pān

paan1

4450.2

U+6500

E69480

DDKQ

SRRR06 SRRR98 SQQR86

攀字概述

〔攀〕字拚音是(p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攀〕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樊手)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攀〕字倉頡碼是DDKQ,五筆是SRRR06 SRRR98 SQQR86 ,四角碼是4450.2

〔攀〕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0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856,UTF8:E69480

〔攀〕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攀的意思

pān ㄆㄢ

基本解釋

抓住東西向上爬。~登。~高。~越。~桂(古代指科舉考試登第)。~折( zhé )。~附。~援。

拉扯,拉攏,結交。~交。~扯。~談。~親。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樊聲。本義:拉,牽。

2.同本義。

,引也。 《廣雅》右手右趾。 明 · 魏學洢《核舟記》

攀戀(攀住車轅,戀戀不舍);攀轅(拉住車把)

draw;

3.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將士皆木援崖,魚貫而進。 《三國誌 · 鄧艾傳》草牽棘,…石崖側削則援崖。 《徐霞客遊記 · 遊黃山記》

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猶攀緣);攀雲(攀附青雲而上升。後比喻仕進);攀倚(攀援依傍);攀進(攀緣行進)

climb;

4.指跟地位高的人結親戚或拉關係;高攀。

兩府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蓮。 唐 · 羅隱《烏程》

攀教(高攀求教);攀風(比喻結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親托熟(認作親戚熟友)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5.攀比。

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杜甫《戲為六絕句》

攀引(猶攀比);攀追(攀比追隨;攀高追遠)

compare unrealistically;

6.依附。

遜小心謹慎,徒以附至貴顯。 《宋史 · 張遜傳》

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違(謙詞,謂有違於依附);攀鱗(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depend on;

7.援引 。

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為例)

cite;

8.牽涉;牽扯。

此人曾下王子服等四人,我已拿下廷尉。 《三國演義》

攀指(誣供牽連);攀染(誣供牽連);攀連(誣供牽連);攀誣(犯人誣供以牽連他人);攀害(誣供陷害)

implicate; involve;

9.追;趕。

燕、 許有作,方欲上 秦、 漢。 章炳麟《國故論衡 · 論式》

pursue;

10.摘取。

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南朝梁 · 江淹《別賦》唐昌玉蕊花,玩眾所爭。 白居易《白牡丹和錢學士作》

攀玩(折取玩賞);攀搴(折取)

pick; pull down and break off;

攀的國語辭典解釋

pān ㄆㄢ

詳細解釋

1.抓住物體往上爬。

《三國誌 · 卷二八 · 魏書 · 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攀登、攀爬、攀樹。

2.依附。

《史記 · 卷一〇八 · 韓長孺傳》:“有如太後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後漢書 · 卷一 · 光武帝紀上》:“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誌耳。”

高攀。

3.牽連、牽扯。

《三國演義 · 第一〇〇回》:“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誣攀、攀扯、攀供。

4.摘、折。

唐 · 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攀折。

攀的兩岸詞典解釋

pān ㄆㄢ

詳細解釋

1.抓住能借以使力的東西向上爬。

攀岩、攀樹、攀牆。

2.伸手往上拉取。

攀折、攀取。

3.依附富貴或拉攏關係。

高攀、攀附權貴、攀親帶故、和陌生人攀談。

4.牽連;牽扯。

攀扯、攀供、攀誣。

5.《書》用手折取。

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

6.姓。

攀字的翻譯

climb; pull; hang on to

reißen, zerren (V)​, klettern, erklettern

grimper

ハン よ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