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字的意思和解釋
教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6559 CJK 基本漢字
教字概述
〔教〕字拚音是(jiào,jiā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教〕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孝攵)組成。
〔教〕字倉頡碼是JDOK,五筆是FTBT,四角碼是4844.0。
〔教〕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5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945,UTF8:E69599。
〔教〕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教的意思
教 jiào ㄐㄧㄠˋ
基本解釋
①指導,訓誨。~習。~頭。~正。~師。~導。管~。請~。~學相長。因材施~。
②使,令。風能~船走。
③指“宗教”~士。~主。~皇。~堂。
④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攴( pū ),從孝,孝亦聲。“攴”,篆體象以手持杖或執鞭。在奴隸社會,奴隸主要靠鞭杖來施行他們的教育、教化。本義:教育,指導。
2.同本義。
上所施下所效也。 《說文》以教國子弟。 《周禮 · 師氏》。注:“教之者,使識舊事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禮記 · 學記》教者,民之寒暑也。 《禮記 · 樂記》教,文之施也。 《國語 · 周語》精華,教政之本也。 《春秋繁露》君有此教士三萬人。 《管子 · 小匡》修教三年。 《韓非子 · 五蠹》寧有政教。 《史記 · 貨殖列傳》擇師而教。 唐 · 韓愈《師說》以教吾子。 唐 · 柳宗元《柳河東集》昨日蒙教。 宋 ·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所以見教。
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讀(教師);教讀老夫子(教書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開導啟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諭、命令);教當(教唆);教示(教導、訓誨);教戒(教導和訓戒);教告(教導教誨);教演(教練,演練);教閱(操演,檢閱);教坊司(管理伎樂的機構,專司音樂、戲曲、舞蹈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宜);教門兒(某種人,某類職業的人);教引嬤嬤(教日常禮節的老年婦女)
teach; instruct; give guidance;
3.叫;讓。
教我先威眾。 《史記 · 陳涉世家》教善才服。 唐 ·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教從何處。 清 · 袁枚《祭妹文》
教令
call; let;
名詞
1.宗教 。
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論)
religion;
2.教育;教材。
五教,詩、書、樂、易、春秋也。 《禮記 · 經解》明七教以興民德: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也。 《禮記 · 王製》
教刑(古時學校裏使用的刑罰);教席,教職(教師的職位);教術(教法,教數。教育的方法);教澤(教育的恩澤);教象(教育規則的條文)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
3.另見 jiāo。
教 jiāo ㄐㄧㄠ
基本解釋
◎傳授。~課。你~給我做。
詳細解釋
動詞
1.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
十三教汝織。 《玉台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左傳》
教課;教書;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員);教率(教授引導);教書匠(對教師的謔稱)
teach; instruct;
2.使;令;讓。
曲罷曾教善才服。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let;
3.另見 jiào。
教的國語辭典解釋
教 jiào ㄐㄧㄠˋ
詳細解釋
動
1.訓誨、誘導。
《孟子 · 離婁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教導、教誨。
2.使、讓。
唐 · 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宋 · 周邦彥《玉樓春 · 當時攜手》詞:“帳裏不教春夢到。”
名
1.禮儀、規矩。
《孟子 · 滕文公上》:“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禮記 · 王製》:“修其教,不易其俗。”
2.宗教的簡稱。
佛教、基督教。
3.姓。如明代有教輔直。
教的兩岸詞典解釋
教字的翻譯
teach, class
lehren, unterrichten, beibringen (V)
enseigner, apprendre qch à qqn, religion, enseignement, faire, provoquer, dire
キョウ コウ おしえる おそわる おしえ し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