斁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6581 CJK 基本漢字

⺙ 部

17 畫

13 畫

左右結構

25221121431123134

yì,dù,tú

jik6

6844.0

U+6581

E69681

WJOK

LFUT

𭣧

𤢕

斁字概述

〔斁〕字拚音是(yì,dù,tú),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斁〕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睪攵)組成。

〔斁〕字倉頡碼是WJOK,五筆是LFUT,四角碼是6844.0

〔斁〕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8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5985,UTF8:E69681

斁的意思

yì ㄧˋ

基本解釋

解除。

厭倦;懈怠;厭棄:“為絺為綌,服之無~。”

盛大的樣子:“庸鼓有~,萬舞有奕。”

終止。

詳細解釋

動詞

1.厭棄;厭倦。

遂作祭文,有“魂魄累王,作配神主,與王英靈,永遠無”之語。 《西湖二集》

斁遺(厭棄)

be tired of; detest;

2.另見 dù。

dù ㄉㄨˋ

基本解釋

敗壞:“耗~下土,寧丁我躬。”

詳細解釋

動詞

1.敗壞。

而不知理。 明 · 劉基《賣柑者言》

斁圮(敗壞,毀壞。斁敗,斁壞);斁倫(敗壞倫常)

ruin;

2.另見 yì。

斁的國語辭典解釋

yì ㄧˋ

詳細解釋

厭倦、討厭。

《詩經 · 魯頌 · 泮水》:“戎車孔博,徒禦無斁。”晉 · 傅玄《桑椹賦》:“嘉味殊滋,食之無斁。”

dù ㄉㄨˋ

詳細解釋

敗壞。

《漢書 · 卷八三 · 薛宣傳》:“得其人則萬姓欣喜,百僚說服;不得其人則大職墮斁,王功不興。”唐 · 李華《吊古戰場文》:“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斁的兩岸詞典解釋

yì ㄧˋ

詳細解釋

1.《書》厭棄;厭倦。

為𫄨為綌,服之無斁(《詩經‧周南‧葛覃》)。

2.《書》形容盛大。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詩經‧商頌‧那》)。

dù ㄉㄨˋ

詳細解釋

《書》敗壞。

不得其人,則大職墮斁(《漢書‧卷八十三‧薛宣傳》)。

斁字的翻譯

dislike; be weary of; explain

エキ ト ヤク ツ ズ いとう やぶ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