旝字的意思和解釋
旝
⽅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65DD CJK 基本漢字
旝字概述
〔旝〕字拚音是(kuà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旝〕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𭤨會)組成。
〔旝〕字倉頡碼是YSOOA,五筆是YTWJ,四角碼是0826.6。
〔旝〕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D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077,UTF8:E6979D。
旝的意思
旝的國語辭典解釋
旝 kuài ㄎㄨㄞˋ
詳細解釋
名
1.古代戰爭時用來發號施令的旌旗。
《左傳 · 桓公五年》:“命二拒曰:‘旝動而鼓。’”晉 · 杜預 · 注:“旝,旃也,通帛為之,蓋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為號令。”
2.古代打仗用的發石車。
《新唐書 · 卷八四 · 李密傳》:“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旝三百具,以機發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砲。”
旝的兩岸詞典解釋
旝 kuài ㄎㄨㄞˋ
詳細解釋
1.《書》一種古代作戰時的令旗。
旝動而鼓(《左傳‧桓公五年》)。
2.《書》一種古代作戰用的拋石器具;也指用這種器具發射的石塊。
矢旝交發,叛者走(《新唐書‧卷一六七‧王播列傳》)。
旝字的翻譯
banner, flag, streamer; insignia
カイ 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