旟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65DF CJK 基本漢字

⽅ 部

19 畫

16 畫

左右結構

4153313211152511134

jyu4

0828.1

U+65DF

E6979F

YSOHC

YTEW06 YTEW98 YTVW86

𭤰

旟字概述

〔旟〕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旟〕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𭤨與)組成。

〔旟〕字倉頡碼是YSOHC,五筆是YTEW06 YTEW98 YTVW86 ,四角碼是0828.1

〔旟〕字統一碼UNICODE是U+65D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079,UTF8:E6979F

旟的意思

yú ㄩˊ

基本解釋

古代畫著鳥隼的軍旗:“鳥隼為~。”

泛指旗幟。旌~。

揚起,翹起:“匪伊卷之,髮則有~。”

旟的國語辭典解釋

yú ㄩˊ

詳細解釋

古代指揮軍隊前進的旗子,畫有鳥振翅疾飛的圖像。

《說文解字 · 㫃部》:“旟,錯革鳥其上,所以進士眾。”

旟的兩岸詞典解釋

yú ㄩˊ

詳細解釋

1.《書》古代一種畫有振翅疾飛鳥隼圖案的軍旗;泛指旗幟。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詩經‧大雅‧江漢》)、雲菲菲兮繞餘輸,風眇眇兮震餘旟(《文選‧張衡‧思玄賦》)。

2.《書》揚;翹起。

匪伊卷之,發則有旟(《詩經‧小雅‧都人士》)。

旟字的翻譯

an military flag or standard

bannière avec des faucons, cheveux ébouriffés

ヨ は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