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字的意思和解釋

bāo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67B9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9 畫

5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35515

bāo,fú

baau1

4791.2

U+67B9

E69EB9

DPRU

SQNN

枹字概述

〔枹〕字拚音是(bāo,fú),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枹〕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枹〕字倉頡碼是DPRU,五筆是SQNN,四角碼是4791.2

〔枹〕字統一碼UNICODE是U+67B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553,UTF8:E69EB9

〔枹〕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枹的意思

bāo ㄅㄠ

基本解釋

落葉喬木,種子可提取澱粉,樹皮可製栲膠。亦稱“小橡樹”。

詳細解釋

名詞

1.枹樹。有的地區叫小橡樹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略呈倒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種子可用來提取澱粉,樹皮可以製栲膠。

glandbearing oak; Japanese silkworm oak;

2.另見 fú。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同“”。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木,包聲。本義:鼓槌) 同本義。

止響騰,餘韻徐歇。 宋 · 蘇軾《石鍾山記》

枹端(鼓錘的頭);枹鼓(鼓錘和鼓)

drumstick;

2.另見 bāo。

枹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鼓槌。

《左傳 · 成公二年》:“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止。”《楚辭 · 屈原 · 九歌 · 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bāo ㄅㄠ

詳細解釋

參見“枹木”條。

fū ㄈㄨ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枹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書》鼓槌。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bāo ㄅㄠ

詳細解釋

植物名。落葉喬木。葉互生,呈倒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花單生,果實為橢圓形堅果。木材能製器具,種子可製澱粉,樹皮可作染料。也作“小橡子”。

枹字的翻譯

drumstick

(tambour)​ baguette, olive de la baguette

フ ブ ヒョウ フウ ホウ ば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