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字的意思和解釋

zhà zuò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67DE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5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31211

zhà,zuò,zé

zok6

4891.1

U+67DE

E69F9E

DHS

STHF

柞字概述

〔柞〕字拚音是(zhà,zuò,zé),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柞〕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乍)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柞〕字倉頡碼是DHS,五筆是STHF,四角碼是4891.1

〔柞〕字統一碼UNICODE是U+67D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590,UTF8:E69F9E

〔柞〕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柞的意思

zuò ㄗㄨㄛˋ

基本解釋

”的通稱。~蠶。~絲。~櫟。

詳細解釋

名詞

1.櫟的通稱 。櫟屬的喬木或灌木。

oak;

2.另見 zhà。

zhà ㄓㄚˋ

基本解釋

〔~水〕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詳細解釋

名詞

1.水名 。漢水支流。

旬水又東,南逕 旬陽縣,與 水合。水西出 溪。 《水經注》

Zan River;

2.另見 zuò。

柞的國語辭典解釋

zuò ㄗㄨㄛˋ

詳細解釋

植物名。殼鬥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椏粗壯,被黃褐色短毛。材質堅硬,可供製作器具及枕木等。

zé ㄗㄜˊ

詳細解釋

砍伐樹木。

《文選 · 張衡 · 西京賦》:“焚萊平場,柞木翦棘。”

1.狹窄。

《周禮 · 冬官考工記 · 輪人》:“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摯。”

2.大聲。

《周禮 · 冬官考工記 · 鳧氏》:“鍾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鬱。”

柞的兩岸詞典解釋

zuò ㄗㄨㄛˋ

詳細解釋

植物名。落葉喬木。枝椏粗壯,葉為倒卵形,被黃褐色短毛。初秋開黃白色小花。材質堅韌,可供製作器具及枕木等。

zé ㄗㄜˊ

詳細解釋

《書》砍伐樹木。

載芟載柞(《詩經‧周頌‧載芟》)、柞木翦棘(《文選‧張衡‧西京賦》)。

zhà ㄓㄚˋ

詳細解釋

用於地名。柞水,水名,在陝西。

柞字的翻譯

oak; spinous evergreen tree; to clear away trees

Eiche (S)

Chêne serrata

サク シャク サ ジャ ザク はは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