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字的意思和解釋
栝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681D CJK 基本漢字
栝字概述
〔栝〕字拚音是(guā,tiǎn,k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栝〕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舌)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栝〕字倉頡碼是DHJR,五筆是STDG,四角碼是4296.4。
〔栝〕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1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653,UTF8:E6A09D。
〔栝〕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栝的意思
栝 guā ㄍㄨㄚ
基本解釋
①古書上指檜樹。
②箭末扣弦處。箭~。矢~。
③多年生草本植物,爬蔓,果實橢圓形。根和果實均可入藥。通稱“栝樓”。
詳細解釋
名詞
1.箭末扣弦處。
其發若機栝。 《莊子 · 齊物論》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 《國語 · 魯語下》
箭栝。
the pointed end of an arrow;
2.栝蔞 。即栝樓。
Mongolian snakegourd;
3.另見 kuò;tiǎn。
栝的國語辭典解釋
栝 guā ㄍㄨㄚ
詳細解釋
名
1.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
《集韻 · 入聲 · 末韻》:“栝,矢栝築弦處。”《淮南子 · 兵略》:“夫栝,淇衛箘簬,載以銀錫,雖有薄縞之幨,腐荷之矰,然猶不能獨射也。”漢 · 高誘 · 注:“栝,箭栝也。”
2.即檜。
清 · 王念孫《廣雅疏證 · 卷一〇上 · 釋木》:“栝,柏也。”疏證:“栝,與檜同。《爾雅》雲:‘檜,柏葉鬆身。’是栝即柏之別種,故以栝為柏也。”唐 · 杜甫《別張十三建封》詩:“雖當霰雪嚴,未覺栝柏枯。”
3.參見“檃栝”條。
栝的兩岸詞典解釋
栝 guā ㄍㄨㄚ
詳細解釋
1.植物名。即檜。常綠喬木。葉有針葉、鱗葉兩種。樹皮為赤褐色,毬果為黑紫色。四月開花,十月果熟。木質細密,有香氣,可作建材及家具等。
2.《書》箭末端扣弦的部位。
夫栝,淇衛箘簬,載以銀錫,雖有薄縞之幨,腐荷之矰,然猶不能獨射也(漢‧劉安《淮南子‧兵略》)。
栝字的翻譯
a builder's frame for measuring
(English: measuring-frame) , Chinesischer Wacholder (Eig, Bio), Juniperus chinensis (Eig, Bio)
Juniperus chinensis, outil de mesure pour les maçons
カツ ケ カチ カイ テン びゃくし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