栭字的意思和解釋

ér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682D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6 畫

左右結構

1234132522

ér

ji4

4192.7

U+682D

E6A0AD

DMBL

SDMJ

栭字概述

〔栭〕字拚音是(ér),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栭〕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而)組成。

〔栭〕字倉頡碼是DMBL,五筆是SDMJ,四角碼是4192.7

〔栭〕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2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669,UTF8:E6A0AD

栭的意思

ér ㄦˊ

基本解釋

柱頂上支承梁的方木:“雕楹玉磶,繡~雲楣。”

木耳,枯木上生的菌類植物。

茅栗。

詳細解釋

名詞

1.鬥拱。

雲楣。 《文選 · 張衡 · 西京賦》山飾藻棁。 《禮記 · 禮器》。注:“栭謂之節,按,以方木為之,如鬥而拱,所以抗梁。”

dougong(a system of brackets in Chinese building);

2.樹上生的菌類植物,即木耳 。子實體形如人耳,有光木耳和毛木耳之分。

蔆相菌,仰者之,仰若而也。 《禮記 · 內則》

an edible fungus;

栭的國語辭典解釋

ér ㄦˊ

詳細解釋

柱上承托大梁的方木。

《文選 · 張衡 · 西京賦》:“雕楹玉磶,繡栭雲楣。”《晉書 · 卷九七 · 四夷傳 · 西戎傳》:“屋宇皆以珊瑚為棁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

栭的兩岸詞典解釋

ér ㄦˊ

詳細解釋

1.古書上指一種樹。似栗而小。

2.《書》柱上托住橫梁的方木。

屋宇皆以珊瑚為棁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晉書‧卷九十七‧四夷列傳‧西戎‧大秦國》)。

栭字的翻譯

king-post

champignon d'arbre

ジ ニ ますが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