桋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684B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6 畫

左右結構

1234151534

yí,tí

ji4

4593.2

U+684B

E6A18B

DKN

SGXW

桋字概述

〔桋〕字拚音是(yí,t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桋〕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夷)組成。

〔桋〕字倉頡碼是DKN,五筆是SGXW,四角碼是4593.2

〔桋〕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4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699,UTF8:E6A18B

桋的意思

yí ㄧˊ

基本解釋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葉細而歧銳,皮理錯戾,多叢生於山中,木材可做車輞:“山有蕨薇,隰有杞~。”

tí ㄊㄧˊ

基本解釋

〔~桑〕初生的小桑樹。

桋的國語辭典解釋

yí ㄧˊ

詳細解釋

一種樹木。葉細而銳,多叢生山中。

《爾雅 · 釋木》:“桋,赤栜;白者栜。”晉 · 郭璞 · 注:“赤栜,樹葉細而歧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輞。白者葉員而歧,為大木。”

桋的兩岸詞典解釋

yí ㄧˊ

詳細解釋

植物名。常綠喬木。葉細而銳,多叢生於山中。種子俗稱苦櫧子,可磨作苦櫧豆腐;木質堅硬,可製作車船、農具等。也作“”、“赤栜”。

桋字的翻譯

tree

(arbre)​

イ テイ ダ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