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字的意思和解釋

fàn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68B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7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2341234354

fàn

faan6

4421.7

U+68B5

E6A2B5

DDHNI

SSWY06 SSWY98 SSMY86

梵字概述

〔梵〕字拚音是(f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梵〕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林凡)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梵〕字倉頡碼是DDHNI,五筆是SSWY06 SSWY98 SSMY86 ,四角碼是4421.7

〔梵〕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B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805,UTF8:E6A2B5

〔梵〕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梵的意思

fàn ㄈㄢˋ

基本解釋

關於古代印度的。~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林,凡聲。本義:梵梵:草木茂盛的樣子。

2.同本義。

,即芃之俗體。 清 · 鈕樹玉《說文新附考》

lush;

3.梵語Brahmā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為“清淨”、“寂靜”。

淨修行。 《妙法蓮花經》

梵心(清淨之心);梵誌(以清靜為誌);梵門(清淨的法門);梵事(清淨的佛事)

quiet;

4.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 。

梵言(佛經);梵境(佛的境界);梵樓(佛教的樓閣);梵磬(佛寺之磬);梵學(佛學)

Buddhist;

5.梵文為古印度書麵語,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與中華有別 。

梵本(梵文書寫的佛經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誌(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指婆羅門);梵俗(印度風俗)

Sanskrit;

動詞

誦經 。

梵響(梵聲,念佛誦經之聲);梵誦(佛教誦經);梵唄(梵音,作法事時的歌詠讚頌之聲)

patter;

名詞

1.誦經聲。

隔雲知有寺,夕陽歸去不逢僧。 宋 · 王安石《遊鍾山四首》

patter;

2.姓。

梵的國語辭典解釋

fàn ㄈㄢˋ

詳細解釋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2.梵語的簡稱。

梵漢對音。

1.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

梵語、梵文。

2.表示和佛教有關的。

梵輪、梵寺。

3.清靜。

《維摩詰所說經 · 卷一 · 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梵的兩岸詞典解釋

fàn ㄈㄢˋ

詳細解釋

1.與佛教有關的。

梵誦、梵刹、梵宮。

2.與古印度有關的。

梵文、梵語。

3.姓。

梵字的翻譯

Buddhist, Sanskrit

pur, bouddhique

ボン フウ ブ ハ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