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字的意思和解釋
棓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8D3 CJK 基本漢字
棓字概述
〔棓〕字拚音是(bèi,bàng,pǒu,péi,bē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棓〕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棓〕字倉頡碼是DYTR,五筆是SUKG,四角碼是4096.1。
〔棓〕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D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835,UTF8:E6A393。
〔棓〕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棓的意思
棓 bàng ㄅㄤˋ
基本解釋
①古同“棒”,棒子。
②連枷,一種農具。
③星宿名,“天棓”的簡稱。
④根。
詳細解釋
名詞
1.棍,杖。“棒”的俗字 。
棓擊(用棍棒打)
rod; stick;
2.梿枷。
flail;
3.另見 bèi。
棓 bèi ㄅㄟˋ
基本解釋
◎〔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蟲寄生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癭,含有單寧酸,可以入藥,也可以做染料。
詳細解釋
1.——“五棓子”( wǔbèizǐ )即“五倍子”,藥名。
2.另見 bàng。
棓的國語辭典解釋
棓 bàng ㄅㄤˋ
詳細解釋
名
1.棍、杖。
《淮南子 · 詮言》:“王子慶忌死於劍,羿死於桃棓。”《聊齋誌異 · 卷四 · 羅刹海市》:“武士數十騎,皆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擁。”
2.一種農具。即連枷。農家用來打穀去殼的器具。
漢 · 揚雄《方言 · 卷五》:“僉,…自關而西謂之棓,或謂之柫。”晉 · 郭璞 · 注:“僉,今連枷,所以打穀者。”
棓的兩岸詞典解釋
棓字的翻譯
hit, strike
ホウ ボウ フ ハイ バ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