棼字的意思和解釋
棼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68FC CJK 基本漢字
棼字概述
〔棼〕字拚音是(fén,fèn,fē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棼〕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林分)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棼〕字倉頡碼是DDCSH,五筆是SSWV,四角碼是4422.7。
〔棼〕字統一碼UNICODE是U+68F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876,UTF8:E6A3BC。
〔棼〕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棼的意思
棼 fén ㄈㄣˊ
基本解釋
①紛亂。治絲益~(整理絲不找頭緒,越理越亂;喻做事沒有條理)。
②閣樓的棟。~楣(棟梁)。
③麻布:“素車~蔽”。
詳細解釋
名詞
1.棟(屋的正梁),閣樓的棟。
棼,複屋棟也。從林,分聲。 《說文》。按,從林者,從二木也。複屋故從二木為意。複屋者,如蘇俗所雲,閣不可居,重屋如樓可居。
ridgepole;
2.閣樓。
棼,閣也。 《廣雅》
棼櫓(樓櫓。古時軍中用以了望敵軍的無頂蓋高台)
attic;
3.麻布。
素車,棼蔽。 《周禮 · 春官 · 巾車》
sackcloth;
形容詞
1.通“紊”( wěn )。紛亂,紊亂。眾多錯雜的。
猶治絲而棼之也。 《左傳 · 隱公四年》
numerous and disorderly;
2.又。
治絲而益棼之。泯泯棼棼。 《書 · 呂刑》
棼然(擾亂;紛亂);棼絲(亂絲);棼煙(繚亂的煙霧);棼錯(紛雜錯亂)
棼的國語辭典解釋
棼 fén ㄈㄣˊ
詳細解釋
名
1.短梁。
《三國誌 · 卷四九 · 吳書 · 太史慈傳》:“賊於屯裏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2.麻布。
《周禮 · 春官 · 巾車》:“素車棼蔽,犬䄙素飾,小服皆素。”漢 · 鄭玄 · 注:“棼,讀為薠,薠麻以為蔽。”
動
◎使紊亂。
《左傳 · 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棼的兩岸詞典解釋
棼 fén ㄈㄣˊ
詳細解釋
1.《書》紛亂;紊亂。
不可施而施,則禮義如說河濟渴矣;不可威而威,則刑名如治絲而棼矣(唐‧馮用之《權論》)。
2.《書》正梁;短梁。
矢貫手著棼(《三國誌‧卷四十九‧吳書‧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太史慈》)。
棼字的翻譯
beams in the roof of a house; confused, disordered
confus
フン ブン あさぬの たかどの みだす みだれる むな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