楰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970 CJK 基本漢字

⽊ 部

12 畫

9 畫

左右結構

123432151134

jyu4

4793.7

U+6970

E6A5B0

DHXO

SEWY06 SEWY98 SVWY86

楰字概述

〔楰〕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臾)組成。

〔楰〕字倉頡碼是DHXO,五筆是SEWY06 SEWY98 SVWY86 ,四角碼是4793.7

〔楰〕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7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992,UTF8:E6A5B0

楰的意思

yú ㄩˊ

基本解釋

古書上說的一種楸樹,葉子大:“南山有構,北山有~。”

楰的國語辭典解釋

yú ㄩˊ

詳細解釋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楸樹。即鼠梓。葉大如桐樹而黑。

《爾雅 · 釋木》:“楰,鼠梓。”清 · 郝懿行 · 義疏:“今一種楸,大葉如桐葉而黑,山中人謂檟楸。”《詩經 · 小雅 · 南山有台》:“南山有枸,北山有楰。”孔穎達正義引陸機疏雲:“楰,楸屬。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

楰的兩岸詞典解釋

yú ㄩˊ

詳細解釋

植物名。楸的一種。葉大如桐而黑。也作“鼠梓”、“苦楸”。

楰字的翻譯

tree

(arbre)​

ユ ゴ ギョ ねずみも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