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字的意思和解釋

yíng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6979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535425221

yíng

jing4

4791.7

U+6979

E6A5B9

DNST

SBCL06 SBCL98 SECL86

楹字概述

〔楹〕字拚音是(y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楹〕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盈)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楹〕字倉頡碼是DNST,五筆是SBCL06 SBCL98 SECL86 ,四角碼是4791.7

〔楹〕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7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001,UTF8:E6A5B9

〔楹〕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楹的意思

yíng ㄧㄥˊ

基本解釋

堂屋前部的柱子。~聯(亦稱“楹帖”)。

量詞,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一說一列為一楹;一說一間為一楹。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木,盈聲。本義:廳堂前部的柱子。

2.同本義。

,柱也。 《說文》有閑。 《詩 · 商頌 · 殷武》達鄉。 《禮記 · 明堂位》丹桓宮 《春秋 · 莊公二十三年》

楹柱(廳堂前部的柱子)

principal columns of a hall;

3.量詞。計算房屋多少的單位,一列為一楹 。

有屋三楹。

a unit to count the quantity of houses;

楹的國語辭典解釋

yíng ㄧㄥˊ

詳細解釋

1.廳堂前的直柱。後泛指柱子。

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誄碑》:“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勳績。”《資治通鑒 · 卷四三 · 漢紀三十五 · 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麵。”

2.量詞。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

《新唐書 · 卷一九六 · 隱逸傳 · 陸龜蒙傳》:“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清 · 林紓《蒼霞精舍後軒記》:“屋五楹,前軒種竹數十竿。”

楹的兩岸詞典解釋

yíng ㄧㄥˊ

詳細解釋

1.廳堂的前柱;泛指柱子。

楹聯、楹棟、楹柱。

2.《書》量詞。古代用於計算房屋。

有田數十畝,屋三楹。

楹字的翻譯

column, pillar; numerary adjunct

Pfeiler, Pfeiler (S)

colonne

エイ ヨウ はし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