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字的意思和解釋

gǎo kào gāo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69C1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4 畫

10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4125125251

gǎo,kào,gāo

gou2

4092.7

U+69C1

E6A781

DYRB

SYKK06 SYMK98 SYMK86

槁字概述

〔槁〕字拚音是(gǎo,kào,gā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槁〕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高)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槁〕字倉頡碼是DYRB,五筆是SYKK06 SYMK98 SYMK86 ,四角碼是4092.7

〔槁〕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C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073,UTF8:E6A781

〔槁〕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槁的意思

gǎo ㄍㄠˇ

基本解釋

枯幹。~木。枯~。~悴。~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同“”,草。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木,高聲。本義:草木枯幹。

2.同本義。

槀,木枯也。 《說文》離為科上 《易 · 說卦傳》形固可使如木。 《莊子 · 齊物論》雖有暴。 《荀子 · 勸學》草木搖落,時悴兮。 《楚辭 · 九歎 · 遠逝》則苗矣。 《孟子 · 梁惠王上》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然。 《荀子 · 王霸》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矣。 《孟子 · 公孫醜上》舉若振 《史記 · 禮書》。索隱:“幹葉也。”

槁幹(枯幹。引申為貧窮);槁腐(枯朽);槁敗(幹枯衰敗);槁落(枯落);敗槁布地;槁籜(幹枯的筍殼);槁枲(幹枯的麻稈)

withered;

3.羸瘦;憔悴。

顏色憔悴,形容枯 《史記 · 屈原列傳》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莊子 · 列禦寇》

槁麵(憔悴衰老的麵容);槁頸(羸瘦的樣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dry;

動詞

1.死亡。

文山負其馬,立,至今馬塚尚在。 明 · 高攀龍《三時記》

槁死(枯死;困死);槁喪(滅亡)

die;

2.通“”( kǎo )。擊。

熲如石火。 潘嶽《河陽縣詩》

hit; strike; beat;

3.通“”( kào )。以酒肉等飲食慰勞。

express regards to;

名詞

通“”( gāo )。撐船的竿 槁工楫師,選 自閩禺。——左思《吳都賦》

punt-pole;

槁的越南字釋義

同“”。

槁的國語辭典解釋

gǎo ㄍㄠˇ

詳細解釋

幹癟枯瘦的。

枯槁、槁木死灰。《墨子 · 耕柱》: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

枯木。

《商君書 · 弱民》:“秦師至鄢郢,舉若振槁。”

槁的兩岸詞典解釋

gǎo ㄍㄠˇ

詳細解釋

幹枯;幹癟。

枯槁、麵如槁木。

槁字的翻譯

wither; withered, rotten, dead

abtrocknen, dörren (V)​, mies, faulig (Adj)​, welk (Adj)

sec

コウ かれる ねぎら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