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字的意思和解釋

ráo náo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6A48 CJK 基本漢字

⽊ 部

16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1234121121121135

ráo,náo

naau4

4491.1

U+6A48

E6A988

DGGU

SFFQ

橈字概述

〔橈〕字拚音是(ráo,ná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橈〕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堯)組成。

〔橈〕字倉頡碼是DGGU,五筆是SFFQ,四角碼是4491.1

〔橈〕字統一碼UNICODE是U+6A4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208,UTF8:E6A988

橈的意思

náo ㄋㄠˊ

基本解釋

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

曲解﹑歪曲。《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

冤屈。《禮記•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

擾亂。《易經•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削弱。《漢書•卷一•;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橈的國語辭典解釋

náo ㄋㄠˊ

詳細解釋

船槳。

五代十國後蜀 · 歐陽炯《南鄉子 · 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1.彎曲。

《列子 · 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 · 卷一三二 · 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

2.曲解、歪曲。

《漢書 · 卷九〇 · 酷吏傳 · 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

3.冤屈。

《禮記 · 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 · 卷五三 · 蕭相國世家》:“ 上已橈功臣。”

4.擾亂。

《易經 · 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5.削弱。

《漢書 · 卷一 · 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橈的兩岸詞典解釋

náo ㄋㄠˊ

詳細解釋

1.樹木枝幹彎曲。

2.《書》彎曲;使彎曲。

唯轅直且無橈也(《周禮‧考工記‧輈人》)、神農之橈木為耒,教民耕耨(漢‧王充《論衡‧感虛》)。

3.《書》冤枉;委屈。

斬殺必當,毋或枉橈(《禮記‧月令》)。

4.《書》擾亂;攪亂。

橈萬物者,莫疾乎風(《易經‧說卦》)。

5.《書》削弱。

堯南橈交趾,北懷幽都(《屍子‧卷下》)。

6.《書》屈從;屈服。

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榮辱》)。

7.《書》幹預;冒犯。

宦官橈權,製之不得其術(《新唐書‧卷八‧穆宗等紀讚》)。

8.《書》顧望。古代軍法術語。

廷尉當恢逗橈,當斬(《史記‧卷一〇八‧韓長孺列傳》)。

ráo ㄖㄠˊ

詳細解釋

1.《書》船槳。

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五代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夜深池上蘭歇橈,斷續歌聲徹太微(唐‧曹唐《漢武帝思李夫人詩》)。

2.《書》小船。

日落泛澄瀛,星羅遊輕橈(南朝宋‧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

橈字的翻譯

bent or twisted piece of wood; a paddle

rame courte, radius

ドウ ニョウ ジョウ かじ たわむ たわめ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