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字的意思和解釋
橐
⽊部 共16畫 上中下結構 U+6A50 CJK 基本漢字
橐字概述
〔橐〕字拚音是(tuó,dù,l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橐〕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可拆解為(⿴⿱⿱𰀉冖木石)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橐〕字倉頡碼是JBMRD,五筆是GKHS,四角碼是4090.4。
〔橐〕字統一碼UNICODE是U+6A5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216,UTF8:E6A990。
〔橐〕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橐的意思
橐 tuó ㄊㄨㄛˊ
基本解釋
①口袋。負書擔~。
②〔~駝〕即“駱駝”。
③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器:“具爐~,~以牛皮”。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槖省,石聲。
2.同本義。
槖,囊也。 《說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無底曰囊。寧子職納槖饘焉。 《左傳 · 僖公二十八年》乃裹餱糧,於橐於囊。 《詩 · 大雅 · 公劉》負書擔橐。 《戰國策 · 秦策》田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 《史記 · 田敬仲完世家》卬家將軍以為(張) 安世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數十年。 《漢書 · 趙充國傳》。 顏師古注:“橐,所以盛書也,有底曰囊,無底曰橐。簪筆者,插筆於首。”橐金數千。 清 · 張廷玉《明史》
hollow bag open on both ends;
3.鼓風吹火器。
具爐橐,橐以牛皮。 《墨子 · 備穴》
air-blower;
象聲詞
◎象聲詞 。
橐橐的皮鞋聲。
sound of leather shoes;
動詞
◎通“托”,依附 重爭士橐。(指依附諸侯或卿大夫。)——《韓非子·五蠹》
rely on;
橐的國語辭典解釋
橐 tuó ㄊㄨㄛˊ
詳細解釋
名
1.袋子。
《詩經 · 大雅 · 公劉》:“迺裹餱糧,於橐於囊。”《戰國策 · 秦策一》:“負書擔橐。”
囊橐充盈。
2.古代冶煉時,用於鼓風的器具,即風箱。
《淮南子 · 本經》:“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 · 高誘 · 注:“橐,冶𬬻排橐也。”三國魏 · 曹丕《劍銘》:“五色充𬬻,巨橐自鼓。”
動
◎用袋子裝藏。
漢 · 王充《論衡 · 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清 · 徐珂《清稗類鈔 · 鑒賞類 · 許四山藏乳彝》:“掘之,得一銅器……乃橐以入城。”
狀
◎參見“橐橐”條。
橐的兩岸詞典解釋
橐 tuó ㄊㄨㄛˊ
詳細解釋
1.《書》裝物的袋子。
羸縢履𫏋,負書擔橐(《戰國策‧秦策一》)。
2.《書》用袋子裝。
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漢‧王充《論衡‧書虛》)。
3.《書》盛泥土的器具。
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莊子‧天下》)。
4.《書》古代冶煉時,用於鼓風的器具,即風箱。
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劉安《淮南子‧本經》)。
橐字的翻譯
a sack, a bag opening at both ends
(an beiden Enden offener) Sack (S), Blasrohr (S), entlassen, Sack (S), Kamel (S), Geräusch des Stampfens
sac
シャ タク ツ ト ふいご ふくろ ふ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