檛字的意思和解釋

zhuā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6A9B CJK 基本漢字

⽊ 部

15 畫

13 畫

左右結構

會意字

123425525251454

zhuā

zaa1

4793.2

U+6A9B

E6AA9B

DYBB

SMNP

𭪆

檛字概述

〔檛〕字拚音是(zhuā),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檛〕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過)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檛〕字倉頡碼是DYBB,五筆是SMNP,四角碼是4793.2

〔檛〕字統一碼UNICODE是U+6A9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291,UTF8:E6AA9B

檛的意思

zhuā ㄓㄨㄚ

基本解釋

馬鞭:“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

打:“生到葭萌,與吏爭度,津吏~破從者頭。”

笙兩側的管子:“修~內辟,餘簫外逶”。

詳細解釋

名詞

鞭子 屏息庭槐下,執檛候晨。——《程史》

whip;

動詞

擊,打擊 津吏檛破從者頭。——《後漢書》

beat;

檛的國語辭典解釋

zhuā ㄓㄨㄚ

詳細解釋

鞭、杖。

《左傳 · 文公十三年》“贈之以策”句下晉 · 杜預 · 注:“策,馬檛。”《新五代史 · 卷六六 · 十國世家 · 楚世家》:“贍怒,以鐵檛擊殺建峰。”

擊、敲。

《後漢書 · 卷八二 · 方術傳 · 段翳傳》:“生到葭萌,與吏爭度,津吏檛破從者頭。”

檛的兩岸詞典解釋

zhuā ㄓㄨㄚ

詳細解釋

1.《書》馬鞭子;馬杖。

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檛(宋‧蘇軾《是日至下馬磧憩於北山僧舍詩》)。

2.《書》古代一種兵器。

至則微服攜鐵檛,匿居道舍側,伺其出擊之,仆於地,齧其耳啖之,遂禽歸(《宋史‧卷二七一‧張藏英列傳》)。

3.《書》敲打;攻擊。

生到葭萌,與吏爭度,津吏檛破從者頭(《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段翳》)。

4.《書》笙兩側的管子。

修檛內辟,餘簫外逶(《文選‧潘嶽‧笙賦》)。

檛字的翻譯

a switch, whip

タ サ テ セ む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