櫨字的意思和解釋
櫨
⽊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6AE8 CJK 基本漢字
櫨字概述
〔櫨〕字拚音是(lú,lǘ),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0畫。
〔櫨〕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盧)組成。
〔櫨〕字倉頡碼是DYPT,五筆是SHAL06 SHLL98 SHAL86 ,四角碼是4191.7。
〔櫨〕字統一碼UNICODE是U+6AE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368,UTF8:E6ABA8。
櫨的意思
櫨 lú ㄌㄨˊ
基本解釋
①落葉灌木,花黃綠色,秋天變成紅色,木材黃色,可製傢俱,亦可做染料。通稱“黃櫨”。
②柱上方木,鬥拱。
詳細解釋
名詞
1.柱頭承託棟樑的短木。即欂櫨、鬥栱。
不可以爲櫨楝。 《淮南子 · 修務》標棟欂櫨,以相支持。 《淮南子 · 本經》
arch;
2.黃櫨 。一種落葉灌木。花黃綠色,葉子秋天變成紅色。木材黃色,可製器具,也可做染料。
華楓枰櫨。 《漢書 · 司馬相如傳上》。注:“櫨,今黃櫨木也。”
smoke tree;
櫨的國語辭典解釋
櫨 lú ㄌㄨˊ
詳細解釋
名
1.鬥拱,架在柱上以支撐屋梁的方木。
《淮南子 · 本經》:“標枺欂櫨,以相支持。”漢 · 高誘 · 注:“櫨,柱上柎,即梁上短柱也。”
2.植物名。漆樹科漆樹屬,落葉喬木。高三至七公尺。葉互生,羽狀複葉,略帶紫紅色。花小,黃綠色。核果扁呈歪球形,淡黃色或淡褐色。木質可製器具,亦可供觀賞。
櫨的兩岸詞典解釋
櫨 lú ㄌㄨˊ
詳細解釋
1.鬥拱;架在柱上,支撐屋梁的短木。
櫨栱、標枺欂櫨,以相支持。
2.植物名。即黃櫨。落葉喬木。高約三至七公尺。葉互生,羽狀複葉,秋季呈紫紅色。花小,黃綠色。核果扁,呈腎形,淡黃或淡褐色。用途廣泛,可作為觀賞用植物;木質堅勁,可製器具或供雕刻;亦可提取黃色染料。
3.植物名。櫨橘,柑桔類的果樹。也作“甘櫨”。
櫨字的翻譯
supporting block; sumac, loquat
groß, Hauptstadt (S)
ロ リョ はぜ は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