氅字的意思和解釋

chǎng

⽑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6C0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2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2432525131343115

chǎng

cong2

9871.0

U+6C05

E6B085

FKHQU

IMKN06 IMKE98 IMKN86

氅字概述

〔氅〕字拚音是(chǎ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氅〕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敞毛)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氅〕字倉頡碼是FKHQU,五筆是IMKN06 IMKE98 IMKN86 ,四角碼是9871.0

〔氅〕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0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653,UTF8:E6B085

〔氅〕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氅的意思

chǎng ㄔㄤˇ

基本解釋

大衣,外套。大~。

古代指一種像鶴的水鳥的羽毛,用以做衣服和儀仗中的旗幡。鶴~。戈~。戟~。

詳細解釋

名詞

1.用鳥類的羽毛縫製成的外衣。

down coat;

2.指一般的外套大衣 。

大氅(大衣)

cloak;

3.鹙鳥的羽毛。

嚐見王恭乘高輿,被鶴裘。 劉義慶《世說新語》

crane' s down;

氅的國語辭典解釋

chǎng ㄔㄤˇ

詳細解釋

1.用鳥毛編成的外套、大衣。

《紅樓夢 · 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他罷。”

大氅、羽氅。

2.用鳥毛編成的旌旗。

《新唐書 · 卷二三 · 儀衛誌上》:“第一行,長戟,六色氅,領軍衛赤氅,威衛青氅、黑氅。”

氅的兩岸詞典解釋

chǎng ㄔㄤˇ

詳細解釋

套在衣服外麵的長衣。

披著大氅。

氅字的翻譯

overcoat; down feathers

vêtement fait de plumes

ショウ とりげ は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