泐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6CD0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7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15253

lak6

3412.7

U+6CD0

E6B390

ENLS

IBET06 IBET98 IBLT86

泐字概述

〔泐〕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泐〕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阞)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泐〕字倉頡碼是ENLS,五筆是IBET06 IBET98 IBLT86 ,四角碼是3412.7

〔泐〕字統一碼UNICODE是U+6CD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856,UTF8:E6B390

〔泐〕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泐的意思

lè ㄌㄜˋ

基本解釋

石頭被水衝激而成的紋理。

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

凝合的樣子。

同“”。

詳細解釋

名詞

石頭因風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紋 泐,水石之理也。——《說文》

cracks marks of perforations on rocks caused by actions of waves;

動詞

1.裂開;解裂。

石有時以,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周禮 · 考工記》

split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veins;

2.銘刻,用刻刀書寫 。

泐石。

carve;

3.用鋼筆或鉛筆在紙上或其它材料上記錄書寫 。

手泐。

write;

泐的國語辭典解釋

lè ㄌㄜˋ

詳細解釋

水石的紋理。

《說文解字 · 水部》:“泐,水之理也。”

1.石頭依其脈理而散裂。

《周禮 · 冬官考工記》:“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

2.雕刻、銘刻。

泐石、泐碑。

3.書寫。常用於信函中。

清 · 袁枚《答長州明府楊鏡村書》:“特泐數行,上塵清聽。”

泐的兩岸詞典解釋

lè ㄌㄜˋ

詳細解釋

1.《書》雕刻。

圜橋集鼓,泐石橫經(《清史稿‧卷九十九‧樂章誌四‧筵宴舞曲》)。

2.《書》書寫(多用於書信)。

特泐數行,上塵清聽(清‧袁枚《答長州明府楊鏡村書》)。

3.《書》水、石的紋理。例⃝

4.《書》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

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周禮‧冬官考工記‧總敘》)。

泐字的翻譯

to write; to indite; veins in minerals

schreiben, anschreiben

fendre, graver, écrire

ロク リョク リキ したため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