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字的意思和解釋
涩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6DA9 CJK 基本漢字
涩字概述
〔涩〕字拚音是(sè),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涩〕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𰙜)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涩〕字倉頡碼是XESIM,五筆是IVYH,四角碼是3711。
〔涩〕字統一碼UNICODE是U+6DA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073,UTF8:E6B6A9。
〔涩〕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涩的意思
涩 sè ㄙㄜˋ
基本解釋
①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
②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這個柿子很~。
③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生~。~訥。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水,歰聲。聲符(歰 sè )為本字,象四隻腳兩兩相抵,表示不滑,是會意字。本義:不滑溜。
2.同本義。
濇,不滑也。 《說文》短而濇。 《素問 · 至真要大論》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 《一切經音義》始餘有佩刀甚良,至是澀不可拔。 劉禹錫《砥石賦 · 序》
澀噎(因不滑潤而梗噎);澀道(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澀巴巴(形容不滑潤);澀浪(古代宮牆基壘石凹入,作文紋狀);澀脈(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
unsmooth;
3.味不甘滑。
酸澀如棠梨。 杜甫《病桔》
澀苦(又澀又苦);澀赤(幹澀發紅);澀重(幹澀沉重)
puckery; astringent;
4.說話、寫文章遲鈍艱難、生硬、不流暢。
生而舌短,澀於言論。 《宋書 · 南郡王(劉)義宣傳》
生澀(言詞、文字等不流暢);文句艱澀;澀筆(看似擬古不流利,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澀僻(文詞生澀冷僻);澀辭(言語遲鈍);澀體(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obscure;
5.道路險阻;不通暢的。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唐 ·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澀難(險阻);澀道(無級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澀滯(險阻;不通暢)
difficult;
6.急。
澀奈(澀耐。心意不安,羞漸,差澀)
fast;
涩字的翻譯
astringent; harsh; uneven, rough
Gatter, Gitterrost (S), herb, säuerlich (Adj), kratzend, hemmend (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