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1畫 左中右結構 U+6DE4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中右結構

形聲字

44141533444

jyu1

3813.3

U+6DE4

E6B7A4

EYSY

IYWU

淤字概述

〔淤〕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淤〕字結構是左中右結構,可拆解為(⿰氵於)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淤〕字倉頡碼是EYSY,五筆是IYWU,四角碼是3813.3

〔淤〕字統一碼UNICODE是U+6DE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132,UTF8:E6B7A4

〔淤〕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淤的意思

yū ㄩ

基本解釋

水道被泥沙阻塞。~塞。~積。~滯。~埋。

河溝中沉積的泥沙。~泥。~溉。

同“”。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水,於( yú )聲。本義:水中沉澱的泥沙。

2.同本義。

春夏幹燥, 少水時也, 故使河流遲, 貯而稍淺。 《漢書》

淤灘(淤泥形成的灘地);引淤肥田。

silt;

3.泥沙衝積成的地帶。

楚人種麥滿河,仰看浮槎棲古木。 宋 · 蘇軾《河複》

sludge;

動詞

1.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窪地,令其沉澱以改良土壤。

陽武縣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戶言。”田沙堿瘠薄,乞溉…以助興修。 《宋史 · 河渠誌》

淤田(用水將淤泥引入農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澱,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become silted up;

2.滯塞,不流通。

,澱滓濁泥也。 《說文》。字亦作“”。渠成而用溉注填閼之水。 《漢書 · 溝洫誌》。注:“閼,讀與淤同…填閼,謂壅泥也。”

淤湧(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積不流); 淤閼(堵塞。水流不通)

silt up;

淤的國語辭典解釋

yū ㄩ

詳細解釋

水中沉積的泥沙。

《說文解字 · 水部》:“淤,澱滓濁泥。”《漢書 · 卷二九 · 溝洫誌》:“春夏幹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

沉積、阻塞。

宋 · 沈括《夢溪筆談 · 卷二四 · 雜誌一》:“予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鑿六陡門,發汴水以淤下澤,民獲其利,刻石以頌刺史之功。”

淤積。

積滯不暢通的。

淤泥。

淤的兩岸詞典解釋

yū ㄩ

詳細解釋

1.水底沉積的泥沙。

河淤、排汙清淤。

2.沉積。

淤積、洪水過後,地麵淤了一層泥。

3.凝滯,不流通。

淤滯、淤血。

淤字的翻譯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Schlamm, versanden (S)

s'envaser, s'ensabler, vase, limon

オ ヨ ど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