潬字的意思和解釋

shàn tān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6F6C CJK 基本漢字

⺡ 部

15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441251251251112

shàn,tān

taan1

3614.6

U+6F6C

E6BDAC

ERRJ

IKKL06 IKKF98 IKKF86

𬈁

潬字概述

〔潬〕字拚音是(shàn,t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潬〕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單)組成。

〔潬〕字倉頡碼是ERRJ,五筆是IKKL06 IKKF98 IKKF86 ,四角碼是3614.6

〔潬〕字統一碼UNICODE是U+6F6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524,UTF8:E6BDAC

潬的意思

tān ㄊㄢ

基本解釋

古同“”,水中沙堆。

shàn ㄕㄢˋ

基本解釋

〔涴( wǎn )~〕又作“蜿蜒”,(水流)宛延曲折。

潬的國語辭典解釋

dàn ㄉㄢˋ

詳細解釋

沙灘。

《爾雅 · 釋水》:“潬,沙出。”晉 · 郭璞 · 注:“今江東呼水中沙堆為潬。”《北齊書 · 卷四二 · 陽斐傳》:“又移津於白馬,中河起石潬,兩岸造關城,累年乃就。”

潬潬:輾轉互動的樣子。

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封禪》:“圖曰:‘潬潬𠯠𠯠,棼棼雉雉,萬物盡化。’言至德所被也。”

tān ㄊㄢ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潬的兩岸詞典解釋

dàn ㄉㄢˋ

詳細解釋

《書》水中沙堆。

又移津於白馬,中河起石潬,兩岸造關城,累年乃就(《北齊書‧卷四十二‧陽斐列傳》)。

dàn ㄉㄢˋ

詳細解釋

參見【潬潬】。

潬字的翻譯

a rapid; a sand-bank; a foreshore

セン タン ゼン ダ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