澨字的意思和解釋
澨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6FA8 CJK 基本漢字
澨字概述
〔澨〕字拚音是(shì,cuó),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澨〕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筮)組成。
〔澨〕字倉頡碼是EHMO,五筆是ITAW,四角碼是3811.8。
〔澨〕字統一碼UNICODE是U+6FA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584,UTF8:E6BEA8。
澨的意思
澨 shì ㄕˋ
基本解釋
①堤岸。
②〔~水〕古河名。
③水邊地,涯岸:“夕濟兮西~。”
詳細解釋
名詞
1.水名 。在湖北省境。
過三澨,至於 大別。 《書 · 禹貢》。 左傳:“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北。”
Shi River;
2.水邊。
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也。從水,筮者。 《說文》則決睢澨。 《左傳 · 成公十五年》。注:“水涯也。”夕濟兮西澨。 《楚辭 · 湘夫人》方輿之內,山陬海澨,麗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 明 · 徐光啟《甘薯疏序》
waterside;
澨的國語辭典解釋
澨 shì ㄕˋ
詳細解釋
名
1.堤防。
《說文解字 · 水部》:“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
2.水邊、岸邊。
《楚辭 · 屈原 · 九歌 · 湘夫人》:“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文選 · 潘嶽 · 秋興賦》:“泉湧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
3.河川名。即澨水。源出於今大陸地區湖北省京山縣的潼泉山,東流入漢水。
澨的兩岸詞典解釋
澨 shì ㄕˋ
詳細解釋
1.《書》水邊的堤防。
2.《書》水邊地;崖岸。
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泉湧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文選‧潘嶽‧秋興賦》)。
3.用於地名。澨水,水名,源出湖北潼泉山,東流入漢水。
澨字的翻譯
shore; river in Hubei
Ufer (S)
rive, rivage, (nom d'une rivière)
セイ ゼイ エ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