濞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6FDE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7 畫

1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132511125121132

bì,pì

pai3

3614.6

U+6FDE

E6BF9E

EHUL

ITHJ

濞字概述

〔濞〕字拚音是(bì,p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濞〕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氵鼻)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濞〕字倉頡碼是EHUL,五筆是ITHJ,四角碼是3614.6

〔濞〕字統一碼UNICODE是U+6FD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638,UTF8:E6BF9E

〔濞〕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濞的意思

bì ㄅㄧˋ

基本解釋

〔漾~〕見“”。

詳細解釋

——漾濞縣,中國雲南省的一個縣。

pì ㄆㄧˋ

基本解釋

〔滂~〕見“”。

濞的國語辭典解釋

pì ㄆㄧˋ

詳細解釋

形容水流洶湧奔至所發出的聲音。

《說文解字 · 水部》:“濞,水暴至聲。”《文選 · 司馬相如 · 上林賦》:“滂濞沆溉。”《文選 · 左思 · 吳都賦》:“濞焉洶洶,隱焉礚礚。”

河川名。位於大陸地區雲南省境內,其流注入瀾滄江。

濞的兩岸詞典解釋

pì ㄆㄧˋ

詳細解釋

《書》擬聲詞。模擬水流洶湧奔至發出的聲音。

濞焉洶洶,隱焉濭濭(《文選‧左思‧吳都賦》)。

濞字的翻譯

a county in Yunnan; the sound made by turbulent water

(utilisé dans les noms de lieu)​

ハイ ヒ ビ ヘ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