炰字的意思和解釋

páo fǒu

⺣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70B0 CJK 基本漢字

⺣ 部

9 畫

5 畫

上下結構

355154444

páo,fǒu

paau4

2733.7

U+70B0

E782B0

PUF

QNOU

炰字概述

〔炰〕字拚音是(páo,fǒ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炰〕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包灬)組成。

〔炰〕字倉頡碼是PUF,五筆是QNOU,四角碼是2733.7

〔炰〕字統一碼UNICODE是U+70B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848,UTF8:E782B0

炰的意思

páo ㄆㄠˊ

基本解釋

〔~烋( xiū )〕古同“咆哮”,猛獸怒吼;也形容人暴怒。

古同“”,把帶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燒烤。

fǒu ㄈㄡˇ

基本解釋

蒸煮:“~鱉鮮魚。”

炰的國語辭典解釋

páo ㄆㄠˊ

詳細解釋

以火燒烤食物。

《詩經 · 小雅 · 六月》:“飲禦諸友,炰鱉膾鯉。”漢 · 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鬥酒自勞。”

烤熟的食物。

《文選 · 枚乘 · 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禦賓客。”

參見“炰烋”條。

炰的兩岸詞典解釋

páo ㄆㄠˊ

詳細解釋

1.《書》將帶毛的肉裹泥,置於火上燒烤。同“”。

炰鱉膾鯉、烹羊炰羔(漢‧楊惲《報孫會宗書》)。

2.《書》烤熟的食物。

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禦賓客(《文選‧枚乘‧七發》)。

炰字的翻譯

roast, broil; bake

braten, rösten

rôtir

ホウ ビョウ フウ フ あぶ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