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字的意思和解釋
烝
⺣部 共10畫 上下結構 U+70DD CJK 基本漢字
烝字概述
〔烝〕字拚音是(zhē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烝〕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丞灬)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烝〕字倉頡碼是NEMF,五筆是BIGO,四角碼是1733.1。
〔烝〕字統一碼UNICODE是U+70D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893,UTF8:E7839D。
〔烝〕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烝的意思
烝 zhēng ㄓㄥ
基本解釋
①眾多。~民。
②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
③美。
④進獻。
⑤同“蒸”,熱氣上升。
⑥古代指與母輩淫亂。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火,丞聲。本義:火氣上行。
2.同本義。
烝,火氣上升也。 《說文》陽氣俱烝。 《國語 · 周語》釋之叟叟,烝之浮浮。 《詩 · 大雅 · 生民》
烝烝(熱氣升騰的樣子);烝雲(上騰的雲氣);烝濡(烝騰的濕氣);烝潤(濕熱潤發)
evaporate;
3.用蒸汽加熱。後作“蒸”。
烝之浮浮。 《詩 · 大雅 · 生民》故枸木必將待櫽烝矯然後直。 《荀子 · 性惡》易牙烝其子首而進之。 《韓非子 · 難一》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雲:“君得哀家梨,當複不烝食不?” 《世說新語》
烝炊(蒸煮);烝壺(蒸熟的葫蘆瓜);烝糕(以米粉或麵粉發酵加糖蒸成的糕)
steam;
4.一般指娶父親的妻妾及兄長的妻妾。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 齊人使 昭伯烝於 宣薑,不可,強之。 《左傳 · 閔公二年》見武媚娘而悅之,遂即東廂烝焉。 明 · 周清源《西湖二集》
烝淫(指與母輩通奸的淫行);烝報(亂倫之行);烝弑(奸淫母輩,殘殺君父);烝亂(淫亂)
incest;
5.用火烘烤。
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燃後直。 《荀子 · 性惡》
roast;
6.蒸發。
月麗於上,山烝於下。 王充《論衡》
evaporate;
7.進;前進。
烝我髦士。 《詩 · 小雅 · 甫田》
advance;
形容詞
1.眾多;眾。
有豕向蹄,烝涉波矣。 《詩 · 小雅 · 漸漸之石》天生烝民。 《孟子 · 告子》
烝人(民眾,百姓);烝民(民眾,百姓);烝涉(成群涉水);烝庶(眾人,民眾);烝黎(百姓)
numerous; many;
2.美;美好。
文王烝哉! 《詩 · 大雅 · 文王有聲》
beautiful; fine;
烝的國語辭典解釋
烝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動
1.火氣上升。
《墨子 · 節用中》:“逮夏,下潤濕上熏烝。”
2.用熱水氣蒸東西。
宋 · 蘇軾《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
烝魚、烝飯。
3.上淫,與長輩婦女奸通。
《左傳 · 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於夷薑。”《遼史 · 卷一一二 · 逆臣傳上 · 耶律滑哥傳》:“性陰險,初烝其父妾,懼事彰,與克蕭台哂等共害其父。”
形
◎眾多。
《詩經 · 大雅 · 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唐 · 杜甫《無家別》詩:“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名
◎古代冬天的祭祀。
《書經 · 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禮記 · 王製》:“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嚐,冬曰烝。”
助
◎發語詞,置於句首。
《詩經 · 豳風 · 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烝的兩岸詞典解釋
烝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1.《書》眾多;許多。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詩經‧大雅‧烝民》)。
2.《書》進獻。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詩經‧周頌‧豐年》)。
3.《書》男性晚輩與女性長輩通奸。
衛宣公烝於夷薑(《左傳‧桓公十六年》)。
烝字的翻譯
rise, steam; many, numerous
fortschreiten, vorrücken
ジョウ ショウ むす もろも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