焮字的意思和解釋
焮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712E CJK 基本漢字
焮字概述
〔焮〕字拚音是(xì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焮〕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欣)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焮〕字倉頡碼是FHLO,五筆是ORQW,四角碼是9788.0。
〔焮〕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2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974,UTF8:E784AE。
焮的意思
焮 xìn ㄒㄧㄣˋ
基本解釋
①炙;燒:“熱欲焚昆侖,光彌~洲渚。”
②熾盛:“亂離方~,憂虞匪歇。”
③發炎紅腫:“一人患腦疽,麵目腫閉,頭~如鬥。”
詳細解釋
動詞
◎炙;燒。灼燒,使受到灼熱。
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左傳 · 昭公十八年》
焮焮(彤紅的火光)
burn;
形容詞
◎熾盛 亂離方焮,憂虞匪歇。——晉· 郭璞《答賈九州愁》
flourish;
焮的國語辭典解釋
焮 xìn ㄒㄧㄣˋ
詳細解釋
名
◎火氣。
《廣韻 · 去聲 · 焮韻》:“焮,火氣。”
動
◎炙、燒。
唐 · 杜甫《火》詩:“勢欲焚昆侖,火彌焮洲渚。”宋 · 範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瘴風如火焮,嵐月似煙昏。”
焮的兩岸詞典解釋
焮 xìn ㄒㄧㄣˋ
詳細解釋
1.皮膚發炎腫痛。
焮腫、焮痛。
2.《書》燃燒;燒灼。
瘴風如火焮,嵐月似煙昏(宋‧範成大《大熱泊樂溫有懷商卿德稱詩》)。
3.《書》曝曬;曬。
黃埃晦城市,赤日焮逵道(明‧劉基《題揭伯洪山居圖詩》)。
焮字的翻譯
heat, radiate heat; broil; cauterize
anmachen, anpflaumen
chaleur, flamme, inflammation
キン コン かがやく てらす や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