焿字的意思和解釋
焿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713F CJK 基本漢字
焿字概述
〔焿〕字拚音是(gē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焿〕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庚)組成。
〔焿〕字倉頡碼是FILO,五筆是OOVW06 OOVW98 OYVW86 。
〔焿〕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3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8991,UTF8:E784BF。
焿的意思
焿的國語辭典解釋
焿 gēng ㄍㄥ
詳細解釋
名
◎常見的台灣民俗食品:(1)一種需經勾芡、加料的濃稠羮湯。作法雖似傳統的羮,但在“魷魚焿”、“肉焿”上多用此字。吳瀛濤《台灣民俗 · 第九章 · 食住 · 飲食攤》:“焿類:魷魚焿、肉焿、蠔仔焿。”(2)指用來煮成焿的魚或肉的材料。外表需裹以魚漿,事先煮熟待用。
焿的兩岸詞典解釋
焿字的翻譯
name of a place in northeastern Taiwan; a kind of thick 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