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字的意思和解釋

jiān jiàn jiǎn

⺣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714E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9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4312511224444

jiān,jiàn,jiǎn

zin1

8033.2

U+714E

E7858E

TBNF

UEJO

煎字概述

〔煎〕字拚音是(jiān,jiàn,ji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煎〕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前灬)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煎〕字倉頡碼是TBNF,五筆是UEJO,四角碼是8033.2

〔煎〕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4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006,UTF8:E7858E

〔煎〕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煎的意思

jiān ㄐㄧㄢ

基本解釋

熬。~藥。~熬。

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在少量的熱油裏弄熟。~魚。

量詞,指中藥煎汁的次數。頭~。二~。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火,前聲。“”字寫在下麵時常變形成為四點。本義:煎熬。

2.同本義。

,熬也。 《説文》,火幹也。凡有汁而幹謂之 《方言七》帳下烹皆美人。 蘇軾《豆粥》

煎米(指熬粥);煎服(煎汁服下);煎盤(方言。平底鍋);煎豆摘瓜(喻親屬相殘)

decoct;

3.比喻折磨;使其痛苦。

漸見愁迫。 《玉台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逆以煎我懷。

煎熬(比喻折磨);煎情(焦侓的心情)

torture;

4.一種烹飪方法。鍋裏放油加熱後,把食物放進去,使表麵變成焦黃。

手團作餅,膏油 《齊民要術 · 餅炙》

煎點(油煎的糕點);煎魚;煎雞蛋。

fry in shallow oil;

5.消熔。

徒恨芳膏,灼燈明。 《後漢書 · 何顒傳》

煎蒸(燃燒而消熔);煎銷(熔化)

melt;

6.鬧 。

煎炒(吵鬧;無理取鬧);前聒(喧鬧)

noise;

量詞

中藥煎汁的次數。

頭煎;二煎。

decoction;

煎的國語辭典解釋

jiān ㄐㄧㄢ

詳細解釋

1.一種烹飪方法。將食物放入少量油中,加熱至表麵成金黃色。

煎魚、煎蛋。

2.熬煮。

宋 · 蘇軾《絕句三首》之二:“偶為老僧煎茗粥,自攜修綆汲清泉。”

煎藥。

3.鎔煉。

《周禮 · 冬官考工記 · 栗氏》:“改煎金錫則不耗。”《清史稿 · 卷一四九 · 交通誌一》:“用西法以煎鎔,礦產日多。”

4.逼迫、折磨。

《楚辭 · 王逸 · 九思 · 怨上》:“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樂府詩集 · 卷七三 · 雜曲歌辭十三 · 古辭 · 焦仲卿妻》:“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煎的兩岸詞典解釋

jiān ㄐㄧㄢ

詳細解釋

1.烹調方法之一。鍋中加入少量油並加熱,再將食物放入,待食物表麵焦黃、內部熟透,即可起鍋。

煎魚、煎蛋、煎餅。

2.將東西放入水中熬煮,使所含的成分進入水中。

煎茶、煎藥。

3.量詞。用於計算中藥煎煮的次數。

頭煎、二煎藥。

煎字的翻譯

fry in fat or oil; boil in water

braten

poêler, faire sauter

セン いる に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