熇字的意思和解釋

xiāo kǎo kào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7187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14 畫

10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3344125125251

hè,xiāo,kǎo,kào

huk6

9082.7

U+7187

E78687

FYRB

OYKK06 OYMK98 OYMK86

熇字概述

〔熇〕字拚音是(hè,xiāo,kǎo,kà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熇〕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高)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熇〕字倉頡碼是FYRB,五筆是OYKK06 OYMK98 OYMK86 ,四角碼是9082.7

〔熇〕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8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063,UTF8:E78687

〔熇〕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熇的意思

hè ㄏㄜˋ

基本解釋

〔~~〕(火勢)猛烈,如“多將~~,不可救藥。”

燒:“寧知世情異,嘉穀坐~焚。”

詳細解釋

形容詞

火勢猛烈 。

熇熇(火勢旺盛的樣子);熇赫(熾盛)

ragging flames;

xiāo ㄒㄧㄠ

基本解釋

熱,炎熱:“宅土~暑,封疆障癘。”

詳細解釋

形容詞

熱 。

熇暑。

hot;

kào ㄎㄠˋ

詳細解釋

動詞

1.烘烤 。

熇焚(枯焦);熇燥(幹燥)

toast;

2.一種烹飪方法 。用微火使魚、肉等菜的湯汁變濃或耗幹。

simmer;

3.另見 hè。

熇的國語辭典解釋

hù ㄏㄨˋ

詳細解釋

熾熱。

《文選 · 左思 · 魏都賦》:“宅土熇暑,封疆障癘。”唐 · 柳宗元《解祟賦》:“胡赫炎薰熇之烈火兮,而生夫人之齒牙。”

hè ㄏㄜˋ

詳細解釋

參見“熇熇”條。

kǎo ㄎㄠˇ

詳細解釋

烘烤、燒炙。烤的本字。

宋 · 張君房《雲笈七簽 · 卷八六 · 洞生太帝君鎮生五藏訣》:“當以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蟲及木皮之不淨薪。”

熇的兩岸詞典解釋

hè ㄏㄜˋ

詳細解釋

1.《書》火熱;熾熱。

宅土熇暑,封疆障癘(《文選‧左思‧魏都賦》)、胡赫炎薰熇之烈火兮,而生夫人之齒牙(唐‧柳宗元《解崇賦》)。

2.《書》燒炙;燒烤。

當以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蟲及木皮之不淨薪(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八十六‧洞生太帝君鎮生五藏訣》)。

熇字的翻譯

bake

abtrocknen, dörren

sec

カク コウ コク キョウ あつい あぶる きびしい ほの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