熰字的意思和解釋

ōu òu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71B0 CJK 基本漢字

⽕ 部

15 畫

11 畫

左右結構

433412512512515

ōu,òu

au1

9181.6

U+71B0

E786B0

FSRR

OAKK

𬉼

熰字概述

〔熰〕字拚音是(ōu,ò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區)組成。

〔熰〕字倉頡碼是FSRR,五筆是OAKK,四角碼是9181.6

〔熰〕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B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104,UTF8:E786B0

熰的意思

ōu ㄡ

基本解釋

天旱而非常熱:“古之祭,……有時而~。”

詳細解釋

動詞

1.燒火時柴草等沒有充分燃燒而產生大量的煙 。

熰了一屋子煙。

smoke out of incomplete burning;

2.冒煙、不起火苗地燒 。

把這堆柴火熰了。

smoke; burn without flame;

3.用燃燒艾草等的煙驅蚊蠅 。

熰蚊子。

drive out mosquitos and flies by burning green grass etc.;

ǒu ㄡˇ

基本解釋

柴草未充分燃燒而產生大量的煙::“~得滿屋子煙”

燃燒柴草等讓火不旺不熄隻冒煙:“火還~著”

燃燒艾草等以產生大量的煙驅蚊蟲:“~蚊子”

熰的國語辭典解釋

ōu ㄡ

詳細解釋

炮。

《集韻 · 平聲 · 侯韻》:“熰,炮也。”

幹旱。

《管子 · 侈靡》:“古之祭,有時而星,有時而星熺,有時而熰。”唐 · 尹知章 · 注:“熰,熱甚也。謂旱熱甚而祭。”

燃燒。

《醒世姻緣傳 · 第四八回》:“隻見房前門戶都豎著秫稭,點著火待著不著的熰。”

熰的兩岸詞典解釋

ōu ㄡ

詳細解釋

1.以燃燒艾草的煙,驅逐蚊蠅。

熰蚊子。

2.指柴草燃燒不完全,產生濃煙。

3.《書》炮;燒烤。

4.《書》幹旱。

古之祭,有時而星,有時而星熹,有時而熰(《管子‧侈靡》)。

熰字的翻譯

great drought; heat

erhitzen, Brunst (S)

オウ 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