燼字的意思和解釋
燼
⽕部 共18畫 左右結構 U+71FC CJK 基本漢字
燼字概述
〔燼〕字拚音是(jì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燼〕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火盡)組成。
〔燼〕字倉頡碼是FLMT,五筆是OVHL,四角碼是9581.7。
〔燼〕字統一碼UNICODE是U+71F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180,UTF8:E787BC。
燼的意思
燼 jìn ㄐㄧㄣˋ
基本解釋
①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灰燼。《水經注•江水》:“有一火燼,插在崖間,望見可長數尺。”
②指燈花,燭花。《玉篇•火部》:“㶳,灺也。燼,同㶳。”《廣韻•震韻》:“燼,燭餘。”
③殘餘。也指遺民。《小爾雅•廣詁》:“燼,餘也。”
④燒毀;化作灰燼。宋王溥《唐會要》卷八十五:“永徽五年十二月四日夜,司勳大火,甲歷並燼矣。”
⑤薪柴。《玉篇•火部》:“㶳,薪也。燼,同㶳。”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火,盡聲。本義:物體燃燒後的剩餘。
2.同本義。
請收合餘燼。 《左傳 · 成公二年》燭燼夜有數升。 《北史 · 呂思禮傳》
灰燼;餘燼;燼灰(灰燼);燼骨(骨灰)
cinder;
3.殘餘、剩餘或殘跡。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詩 · 大雅 · 桑柔》
remnant;
動
◎燒燬;化成灰燼 。
燼燃(焚燒);燼滅(燒燬,滅絕);燼萌(火的餘燼和草的萌芽。比喻禍根)
burn;
燼的國語辭典解釋
燼 jìn ㄐㄧㄣˋ
詳細解釋
名
1.物體燃燒後剩餘的東西。
《文選 · 曹冏 · 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藪。”宋 · 陸遊《秋夜》詩:“倦叟投床早,昏燈落燼頻。”
餘燼。
2.遺民。
《左傳 · 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晉 · 杜預 · 注:“燼,遺民。”
動
◎燒毀。
《抱樸子 · 內篇 · 道意》:“大火既過,時餘不燼草木。”宋 · 蘇軾《玉堂硯銘》:“燼南山之鬆,為煤無餘。”
燼的兩岸詞典解釋
燼字的翻譯
cinders, ashes, embers; remnants
Eschen (S), Glut (S)
cendres, résidu
ジン シン もえのこ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