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72C4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7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534334

dí,tì

dik6

4928.0

U+72C4

E78B84

KHF

QTOY

狄字概述

〔狄〕字拚音是(dí,t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狄〕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犭火)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狄〕字倉頡碼是KHF,五筆是QTOY,四角碼是4928.0

〔狄〕字統一碼UNICODE是U+72C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380,UTF8:E78B84

〔狄〕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狄的意思

dí ㄉㄧˊ

基本解釋

中國古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於齊、魯、晉、衛、宋、鄭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因為他們主要居住於北方,故又通稱“北狄”(亦作“”)。

秦漢以後,中國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古代最下級的官吏。

有力的麋鹿。

同“”,樂舞所用的雉羽。

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犬,亦聲。本義: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

2.同本義 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係。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又指秦漢以後,狄或北狄曾是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

懷之。 《國語 · 晉語》益甚。 《史記 · 貨殖列傳》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

3.中國古代的低級職員 。

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揄、闕、鞠衣、展衣、緣衣、素沙。 《周禮 · 天官下 · 內司服》鍾磬竽瑟必和之,幹戚旄以舞之。 《禮記 · 樂記》

狄人(古代掌樂的下級官吏)

inferior clerk;

狄的國語辭典解釋

dí ㄉㄧˊ

詳細解釋

1.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秦、漢以後成為中原對北方各族的泛稱。

《書經 · 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禮記 · 王製》:“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2.姓。如唐代有狄仁傑。

狄的兩岸詞典解釋

dí ㄉㄧˊ

詳細解釋

1.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泛指古代北方各民族。

2.姓。

狄字的翻譯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e

(nom de famille)​

テキ ジャク えび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