玤字的意思和解釋

bàng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73A4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8 畫

4 畫

左右結構

11211112

bàng

bung2

1510.0

U+73A4

E78EA4

MGQJ

GDHH

玤字概述

〔玤〕字拚音是(bà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玤〕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𤣩豐)組成。

〔玤〕字倉頡碼是MGQJ,五筆是GDHH,四角碼是1510.0

〔玤〕字統一碼UNICODE是U+73A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604,UTF8:E78EA4

〔玤〕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玤的意思

bàng ㄅㄤˋ

基本解釋

一種次於玉的石,可以做懸掛佩物的璧。

玉色的珠子。

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澠池縣。

玤的國語辭典解釋

bàng ㄅㄤˋ

詳細解釋

1.次於玉的美石。

說文解字:“玤,石之次玉者,以為係璧。”段玉裁 · 注:“係璧,蓋為小璧,係帶閑,縣左右佩物也。”

2.地名。春秋時虢地,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澠池縣境。

《左傳 · 莊公二十一年》:“虢公為王宮於玤。”晉 · 杜預 · 注:“玤,虢地。”

玤的兩岸詞典解釋

bàng ㄅㄤˋ

詳細解釋

《書》次於玉的美石,可做為係於衣帶間懸掛佩物之用。

玤字的翻譯

a kind of gem inferior to jade

pierre de moindre valeur que le jade, perle couleur jade

ホウ ホ ボ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