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字的意思和解釋

ěr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73E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0 畫

6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121122111

ěr

ji5

1114.0

U+73E5

E78FA5

MGSJ

GBG

珥字概述

〔珥〕字拚音是(ěr),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珥〕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𤣩耳)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珥〕字倉頡碼是MGSJ,五筆是GBG,四角碼是1114.0

〔珥〕字統一碼UNICODE是U+73E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669,UTF8:E78FA5

〔珥〕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珥的意思

ěr ㄦˇ

基本解釋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劍柄上端像兩耳的突出部分。

插戴。~筆(古代史官、諫官入朝插筆於冠側,以便隨時記錄、寫作)。~貂。

日、月兩旁的光暈。日~。月~。

詳細解釋

名詞

1.中國古代的珠玉耳飾。

,珠在也。耳璫垂珠者曰 《蒼頡篇》。按,玉之似珠圓者。”傅璣之 《史記 · 李斯傳》設笄 《列子 · 周穆王》

ear-ornaments(of jade or pearl);

2.日、月兩旁的光暈,即位於太陽或月亮兩側並凸向太陽或月亮的光弧,與虹的片段相似,與暈相切。

月暈有兩,白虹貫之。 《隋書》

tangent arch;

3.即日珥。

,氣在日兩旁之名也。,耳也,言似人耳之在兩旁也。 《釋名 · 釋天》

prominence(solar prominence);

4.劍鼻。

撫長劍兮玉 屈原《楚辭》

ears(of the sword);

動詞

1.貫耳。

神人兩黃蛇。 《山海經 · 大荒東經》。注:“以蛇貫耳也。”

珥貂(帽旁插貂尾為飾,借指做貴官);珥筆(珥彤。入朝的官員帽插筆,以便隨時記錄)

pierce the ear;

2.戴;插。

七葉漢貂。 左思《詠史詩》

珥筆(史官。諫官或近臣侍從,把筆插在帽子上,以便隨肘記錄)

insert; weir;

3.通“”。古祭禮殺牲取血,以塗祭社器。

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 《周禮 · 春官 · 肆師》於社稷,祈於五祀。 《周禮 · 夏官 · 小子》

dye with blood;

珥的國語辭典解釋

ěr ㄦˇ

詳細解釋

1.用珠玉作成的耳環。

《漢書 · 卷六五 · 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晉 · 張華《輕薄篇》:“簪珥鹹墮落,冠冕皆傾邪。”

2.劍柄上突出似兩耳的部分。

《楚辭 · 屈原 · 九歌 · 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3.日、月周圍的光暈。

《呂氏春秋 · 季夏紀 · 明理》:“其日有鬥蝕,有倍僪,有暈珥。”《隋書 · 卷二一 · 天文誌下》:“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

1.插、戴。

《文選 · 曹植 · 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新唐書 · 卷二二〇 · 東夷傳 · 高麗傳》:“大臣青羅冠,次絳羅,珥兩鳥羽。”

2.吐。

《淮南子 · 天文》:“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弦絕。”

3.古代狩獵時依割取獸耳的數目呈報功績。

《周禮 · 地官 · 山虞》:“植虞旗於中,致禽而珥焉。”

珥的兩岸詞典解釋

ěr ㄦˇ

詳細解釋

1.《書》用珠子或玉石做成的耳飾。

傅璣之珥,阿縞之衣(《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

2.《書》劍柄上突出似雙耳處。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3.《書》日、月周圍似耳的光暈。

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隋書‧卷二十一‧天文誌下》)。

珥字的翻譯

ear ornament; stick, insert

boucles d'oreilles de jade ou de pierre précieuse, poignée d'épée en forme d'oreilles, halo autour de la Lune ou du Soleil

ジ ニョウ ジョウ ニ みみだ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