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字的意思和解釋
琴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7434 CJK 基本漢字
琴字概述
〔琴〕字拚音是(qí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琴〕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玨今)組成,造字法是象形字。
〔琴〕字倉頡碼是MGOIN,五筆是GGWN,四角碼是1120.7。
〔琴〕字統一碼UNICODE是U+743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9748,UTF8:E790B4。
〔琴〕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琴的意思
琴 qín ㄑㄧㄣˊ
基本解釋
①古代弦樂器,最初是五根弦,後加至七根弦(亦稱“七弦琴”;通稱“古琴”)~瑟。~曲。~師。~意。撫~。~棋書畫。
②某些樂器的統稱。鋼~。月~。胡~。口~。豎~。小提~。~書(曲藝的一種)。彈~。
詳細解釋
名詞
1.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樂器形,上麵“玨”象弦和弦柱,下麵象琴身。本義:撥弦樂器。俗稱古琴。
2.同本義。
琴,弦樂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從瑟金省聲。 《說文》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 《廣雅 · 釋樂》樂琴書以消憂。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琴史(琴和史籍);琴書(琴與書;談論琴藝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幾);琴柱(琴上用以係弦的柱)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3.某些樂器的通稱 。
提琴;胡琴;鋼琴;口琴。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
琴的國語辭典解釋
琴 qín ㄑㄧㄣˊ
詳細解釋
名
1.樂器名:(1) 國樂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2) 西洋樂器中的鋼琴、口琴、手風琴、管風琴等。
2.姓。如明代有琴彭。
動
◎彈琴。
《孟子 · 萬章上》:“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
琴的兩岸詞典解釋
琴 qín ㄑㄧㄣˊ
詳細解釋
1.撥弦樂器名。即古琴。用梧桐木等木料製成,琴身狹長,最早為五根弦,後增為七根,用手指(或撥子)彈奏,音色深沉優美,音域寬闊。
2.鋼琴、風琴、提琴、胡琴、口琴等樂器的統稱。
彈琴、奏琴。
3.姓。
琴字的翻譯
Chinese lute or guitar
allgemeine Bezeichnung für Streichinstrumente
キン ゴン こ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