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字的意思和解釋

yóu yòu

⽧部 共9畫 半包圍結構 U+75A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4 畫

半包圍結構

形聲字

413411354

yóu,yòu

jau4

0011.4

U+75A3

E796A3

KIKU

UDNY06 UDNY98 UDNV86

疣字概述

〔疣〕字拚音是(yóu,yò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疣〕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尤)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疣〕字倉頡碼是KIKU,五筆是UDNY06 UDNY98 UDNV86 ,四角碼是0011.4

〔疣〕字統一碼UNICODE是U+75A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115,UTF8:E796A3

〔疣〕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疣的意思

yóu ㄧㄡˊ

基本解釋

一種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症狀是皮膚上出現黃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癢(俗稱“瘊子”)。

詳細解釋

名詞

1.皮膚病名。

肬,贅也。從肉,尤聲。 《說文》肬,腫也。 《廣雅》今學曾未如肬贅。 《荀子 · 宥坐》。注:“結肉。”

wart;

2.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症狀是皮膚上出現跟正常的皮膚顏色相同的或黃褐色的突起,表麵幹燥而粗糙,不疼不癢,多長在麵部、頭部或手背等處。

疣子(疣。皮膚上長的肉瘤);疣瘡(疣子)

3.用同“”。怨恨,歸咎;過失。

三皇之時,食肉衣皮,巢居穴處,以崇質樸,豈複須章黼之冠,曲裘之飾哉。然其人稱有德,而孰之。 漢 · 牟融《理惑論》

hate; fault;

疣的國語辭典解釋

yóu ㄧㄡˊ

詳細解釋

皮膚上突起的小肉瘤。

唐 · 杜甫《草堂》詩:“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疣的兩岸詞典解釋

yóu ㄧㄡˊ

詳細解釋

贅疣的簡稱。一種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症狀是皮膚長出小疙瘩,表麵幹燥而粗糙,不疼不癢。通稱“瘊子”。也作“贅瘤”、“肉贅”。

疣字的翻譯

wart; tumor; goiter; papule

Hühnerauge (S)​, Knötchen (S)​, Warze (S)

goitre

ユウ ウ い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