痁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ān

⽧部 共10畫 半包圍結構 U+75C1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5 畫

半包圍結構

4134121251

shān

dim3

0016.2

U+75C1

E79781

KYR

UHKD

痁字概述

〔痁〕字拚音是(sh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痁〕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占)組成。

〔痁〕字倉頡碼是KYR,五筆是UHKD,四角碼是0016.2

〔痁〕字統一碼UNICODE是U+75C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145,UTF8:E79781

痁的意思

shān ㄕㄢ

基本解釋

瘧病:“齊侯疥,遂~。”

病。

詳細解釋

名詞

1.瘧疾的一種,多日一發 。

痁泄(瘧疾而又泄痢);痁病(瘧疾);痁疾(瘧疾);痁鬼(指生疫病而死者)

vivax malaria;

2.病 。

痁語(像病狂時說胡話)

disease;

diàn ㄉㄧㄢˋ

基本解釋

古通“”,臨近:“不以人之親~患。”

痁的國語辭典解釋

diàn ㄉㄧㄢˋ

詳細解釋

瘧疾。

《說文解字 · 疒部》:“痁,有熱瘧。”清 · 段玉裁 · 注:“痁,有熱無寒之瘧也。”《資治通鑒 · 卷二一一 · 唐紀二十七 · 玄宗開元四年》:“(姚崇)以病痁謁告,上遣使問飲食起居狀,日數十輩。”

1.患瘧疾。

《左傳 · 昭公二十年》:“公遽見之,執其手曰:‘餘知而無罪也,人複而所。’齊侯疥,遂痁。”

2.瀕臨危險。

《禮記 · 曾子問》:“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漢 · 王符《潛夫論 · 思賢》:“三代以下,皆以支羅服烝穬麥合藥,病日痁而遂死也。”

痁的兩岸詞典解釋

diàn ㄉㄧㄢˋ

詳細解釋

1.《書》瘧疾。

以病痁謁告(《資治通鑒‧卷二一一‧唐紀二十七‧玄宗開元四年》)。

2.《書》患瘧疾。

齊侯疥,遂痁(《左傳‧昭公二十年》)。

3.《書》瀕臨危險。通“”。

病日痁而遂死也(漢‧王符《潛夫論‧思賢》)、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禮記‧曾子問》)。

痁字的翻譯

chronic malaria

fièvre paludéenne

テン セン